于昭上帝,灵命有赫。其命维何,卿云五色。翩如游龙,萃如山崇。
来临来止,惕然有颙。惟钦惟畏,乃祗乃庸。肇建官师,神民肃雍。
【注释】
1.帝宓犠氏:指黄帝,传说黄帝是少典的儿子。
2.有赫:显赫。
3.卿云五色:卿云,五彩祥霞。
4.翩(piān)如游龙:形容舞姿轻盈优美,如游龙一般。
5.萃(cuì)如山崇:形容舞蹈动作整齐有序,如高山耸立。
6.来临来止:指跳舞时的动作,从远处走来又停住。
7.惕然有颙(yǒng):警惕的样子。
8.钦(qǐn)惟畏:敬重而又敬畏的意思。
9.乃(nǎi)祗(zhī)乃庸:于是恭敬而又谨慎。
10.肇:开始。
11.建官师:建立官署和军队。
12.肃雍:庄重、和谐。
【赏析】
《补乐府》是汉乐府的组曲之一。《补乐府十篇》是一首表现帝王祭祀天地的乐歌,歌颂了黄帝的威德。这首诗描写了黄帝祭祀天地时的盛大场面,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黄帝的威严与神圣。
首句“于昭上帝,灵命有赫”,意思是“在伟大的天帝面前,神灵的威力无比”。这里用“于昭”一词,强调了天帝的存在,也表达了对天帝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神灵的威德:“其命维何,卿云五色。”这句话的意思是“神灵的威力是什么呢?它就像五彩祥霞一样”。这里的“五色”,指的是五彩祥霞,代表着神灵的威严和神圣。
第二句“翩翩如游龙,萃(cuì)如山崇”,进一步描述了舞蹈动作的特点:“翩翩如游龙”,形容舞姿轻盈优美,如同游动的龙一样;“萃(cuì)如山崇”,则形容舞蹈动作整齐有序,如同高山耸立。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舞蹈的灵动与庄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舞蹈的魅力与威严。
第三句“来临来止,惕然有颙(yóng)”,则是对舞蹈动作的进一步描绘:“来临来止”,指的是舞蹈动作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即从远处走来又停住。“惕然有颙”,则形容舞者在表演时始终保持警觉,如同仰望天空一样。这句诗通过描绘舞者的紧张状态,传达了舞蹈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第四句“惟钦惟畏,乃祇(qǐ)乃庸”,是对舞蹈动作的进一步赞美:“惟钦惟畏”,“只有敬重而敬畏”,表达了对舞蹈的崇敬之情;“乃祇乃庸”,则意味着舞者在舞蹈中表现出了谨慎而庄重的态度。这句诗通过对舞者态度的赞美,进一步突出了舞蹈中的神圣感。
最后一句“肇(zào)建官师,神民肃雍”则是一个总结句:“于是开始建立官署和军队,神和民众都十分庄重和协调。”这里,诗人用“肃雍”一词来形容官署和军队的庄重与和谐,进一步强调了祭祀活动中秩序井然的特点。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黄帝作为天帝的形象以及祭祀活动中的庄严氛围。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舞蹈动作与祭祀仪式紧密结合,展现了古代音乐舞蹈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赞美和对舞者的崇敬之情的表达,传递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