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来西域,蒲萄亦既随。
胡人初未惜,汉使始能持。
宛马当求日,离宫旧种时。
黄花今自发,撩乱牧牛陂。
诗句释义
1 “苜蓿来西域”:苜蓿(Mulberry)是一种在古代中国常见的草本植物,因其果实可以食用而得名。它最早是从西方传入的,因此被称为“苜蓿”。
- “蒲萄亦既随”:蒲萄(Prunus)也是一种在古中国广泛种植的果树,其果实可以用来酿造葡萄酒。这句话中的“蒲萄”可能指的是这种水果。
- “胡人初未惜”:这里的“胡人”是指来自西域的胡人,也就是当时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们最初对苜蓿和葡萄并不珍惜,可能是因为它们不属于他们的文化或传统。
- “汉使始能持”:这里的“汉使”指唐朝的使者。唐朝与西域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往来,汉朝与西域的往来相对较少。这句话表明,直到唐朝时期,汉朝派遣的使节才开始能够控制并利用这些资源。
- “宛马当求日”:这里提到的“宛马”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马,而“当求日”则意味着应当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获取马匹。这可能指的是通过贸易或其他方式来获取马匹。
- “离宫旧种时”:这句诗描述了皇宫中曾经种植过苜蓿和葡萄的场景。这表明这些植物在古代皇宫中就已经存在了。
- “黄花今自发”:这里的“黄花”可能指的是苜蓿,因为苜蓿的花朵通常呈现出黄色。而“自发”则是自自然然地生长出来的状态。这句话表达了苜蓿现在已经自行生长出来了。
- “撩乱牧牛陂”:最后一句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场景,牧牛人在池塘边放牧,而那些已经生长出来的苜蓿和葡萄可能会被牛群踩踏、搅动。这个场景可能是诗人所观察到的真实情况或者他想象中的情景。
译文
苜蓿从西而来,葡萄也跟随其后。
胡人起初不珍惜,直到汉朝使者到来才知晓。
宛城的马儿要寻找更好的日子,离宫的苜蓿和葡萄已久矣。
今日的黄花自自然然地生长出来,搅扰着牧牛人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历史变迁的诗歌。通过对苜蓿和葡萄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同时,通过对胡人、汉使、宛马等元素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关系和动态变化。此外,诗人还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