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未生冻,轻舟归大梁。
岸回初向月,篙滑始沾霜。
清世岂淹俊,上公存荐章。
行应重对策,莫愧汉贤良。

【注释】

远水未生冻:远处的河水没有结冰。 轻舟归大梁:小舟返回京城大梁。大梁,即开封市。

岸回初向月:岸边曲折,刚刚看到月亮。向月,指看到月亮升起。

篙滑始沾霜:划船时,因为船桨打在水里,开始感到有点冷,就沾了点霜。篙(gǒu),船桨。

清世岂淹俊:太平盛世哪容得下平庸之辈?清世,太平盛世,这里暗指北宋的太平时代。

上公存荐章:皇上(皇帝)保存着荐举贤人的奏章。上公,指皇上。

行应重对策:我的行为应当重视对策考试。行,行为,行动。

莫愧汉贤良:不要让汉朝的贤良之士失望。莫愧,不要辜负。

【赏析】

此诗是送别裴节推之作,诗人以“送”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一韵到底,结构严谨,音节和谐,意境优美。

首联“远水未生冻,轻舟归大梁。”两句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远水尚未结冰,而轻舟却已经回到了京城的大梁,这是诗人送别裴节推时的景色。这里的“远水”和“轻舟”都是诗人眼中的美景,它们都与裴节推的离别有关。

颔联“岸回初向月,篙滑始沾霜。”则是描绘了裴节推回家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岸回初向月、篙滑始沾霜等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裴节推归家的情景。这两句诗句不仅描绘了裴节推回家的场景,而且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也展现了诗人对裴节推的深深思念之情。

颈联“清世岂淹俊,上公存荐章。”则是诗人对裴节推的勉励之语。诗人在这里用“清世岂淹俊”来勉励裴节推不要因为太平盛世就埋没了自己的才华,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后一句“上公存荐章”则表示诗人希望皇上能够保存着推荐贤人奏章。这里的上公指的是皇帝,他可以保荐贤人。

尾联“行应重对策,莫愧汉贤良。”则是诗人对裴节推的期望和祝福。诗人期望裴节推能够重视对策考试,不要让汉朝的贤良之士失望。这里的“重对策”是指重视对策考试,“汉贤良”则是指汉朝的贤良之士。诗人希望裴节推能够像汉朝的贤良之士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既描绘了裴节推归家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裴节推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裴节推的鼓励和祝福。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友情和祝愿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