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林霜下熟,归摘御穷冬。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栗林霜下熟,归摘御穷冬。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注释:
- 栗林:指栗子树丛生之处,这里泛指树林。
- 御:指皇帝,此处指代朝廷。
- 穷冬:指深冬时节。
- 云衲:指僧人的衣服,因为常沾云朵上的露水而得名。
- 野人:指的是隐士、隐者。
- 杯渡:比喻难以捉摸,无法确定去向的事物。
译文:
栗子树林中的霜已经结了熟,我摘下果实来度过寒冬。
带着月光涉过小溪,越过山岭听到寺院的钟声。
虽然觉得僧衣被露水打湿有些讨厌,但能遇见这位隐士让我非常高兴。
暂且不要学那些像杯子渡水一样,随波逐流没有去向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观禅师归隐静寺生活的诗作。首句“栗林霜下熟”,描绘出栗子树林在霜雪覆盖下的景色,以及采摘果实的劳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接下来的句子,如“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涉过溪流,穿过山林,听到寺庙钟声的宁静夜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
第三句“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衣服沾满露珠的微感遗憾,但对遇到这位隐士感到高兴的心情。这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则是诗人对世人的一种警示和劝诫,意思是告诫世人不要像杯渡河那样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去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