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松抽瘦梗,削束费长毫。
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
尝为大夫后,欲写伯夷高。
一获山家赠,令吾愧汝曹。
【注释】
九华:指安徽黄山。隐士:隐居山林的贤人。《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后遂称博学多闻者为隐士。
陈生:即作者的朋友陈子昂,字伯玉。松管笔:以松木为管,用兔毛制成的毛笔。
抽瘦梗:松针抽出时很细。削束费长毫:把松针削成一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含润:滋润有光泽。韬:隐藏。
尝为大夫后:曾经做过大夫。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因不食周粟而被饿死。高:高尚。
一获山家赠,令吾愧汝曹:一次收到山中朋友赠送的诗书,使我自愧不如你们。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友人处见到一幅写松的画,并赋诗一首。
诗的前四句,写松树的形态。首句“春松”,点明季节;“抽”是抽出,“瘦梗”即细瘦的枝条;“削束费长毫”是说松针抽出时很细,但长着长长的毛发;“鸡距”是指松针的形状;“龙鳞”比喻松叶的纹理如龙鳞一样。这六句写出了画中松树的特点,生动形象。
接着四句,描写画中之松的气度。“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是说松针刚抽出时,还带着春天的气息,好像刚洗过脸;而那片片的松叶,却不像其他植物那样卷曲起来,而是展开着,像披着一件龙鳞似的绿袍。这两句既描绘出松叶的神态,又赞美了其品格。
最后两句,写画中之松的高洁。“尝为大夫后”,意谓曾当过大夫,但已经辞官归隐了;“欲写伯夷高”,意思是想画出伯夷那样的贤人。这里诗人通过画中的松来表现他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最后两句,既是写画中松的高洁,又是写自己不愿做官、向往隐逸生活的高尚志向。
全诗通过对画中松树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不愿做官、向往隐逸生活的高尚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