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满蓑笠,海边先燕归。
千林新改叶,百衲旧来衣。
溪水从何至,山云自解飞。
报言岩下客,斋钵笋应肥。
【注释】
①上人:指才上人。雪窦山,在浙江天台县西北,是佛教胜地。达观禅师(640-713),唐禅宗高僧,名智常。②新改叶:指春林之新叶。③百衲旧来衣:指衲僧所穿的旧衣服。④斋钵:僧人吃饭用具,形如小盂,故称。笋:竹的嫩芽。⑤岩下客:指诗人自己。岩,山峰;客人,即指才上人。⑥报言:告诉。⑦斋钵笋应肥。斋钵:僧人用饭时用的钵子。笋:竹笋,嫩竹的芽。
【译文】
春天里,白雪茫茫覆盖着蓑笠,海边的先燕已经归来了。
满山都是新发的绿叶,而衲僧的旧衣服却还是那样的破旧。
溪水不知从何处流来?山间的云彩却能自己飞翔。
告诉你一声,山下那位岩寺中的和尚,你的斋钵中该有新鲜的竹笋了吧。
【赏析】
《全唐诗》收有此诗,题为“送才上人还雪窦寄达观”。这首诗写送才上人归雪窦山途中所作。
首联两句写才上人返山的情景:春日里大雪纷飞,白茫茫地盖满了渔翁的蓑笠。这时,海鸥早已飞回海岛,而才上人也踏上了返回雪窦山的旅程。这两句诗以白描手法,描绘出海鸥归巢、渔翁返航的生动画面,渲染出一派清新明净的气氛,为下联写雪窦的景物作铺垫。
颔联写雪窦的景色。作者抓住雪窦特有的景物特点,描写千树新绿、百衲旧衣,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情趣和地方色彩。
颈联写才上人的行踪与感受。才上人一路走来,溪水不知从何而来,山间白云自会自在飘荡。这里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才上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旅途艰辛的豁达态度。
尾联写送别之情。作者告诉才上人,他下山后,斋钵中的竹笋应该长得又肥又壮了。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才上人的关切与关爱,也流露出诗人对雪窦山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并非一般的送别诗。它没有过多的离愁别绪,而是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