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闲。
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闲。
注释:
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
寄题:寄给某人的题词。
开元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明上人:唐代僧人,名不详。
院:寺院,即开元寺。
假山:用石头堆砌成的山水风景,这里指开元寺内的假山。
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意思是说这些石头并不是普通的青苔石,而是有独特韵味的假山石。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诸峰:指山上的各种山峰。
生镜里:像镜子一样倒映在水面上。形容景色优美,如画一般。
小岭:指山间较小的山坡。
傍池间:靠近水池的地方。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雨不因云出:意思是说雨水并不因为云雾而降落,说明天气晴朗。
门疑为客关:意思是说门口好像有客人经过,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闲。
何须:不需要。
费蜡屐:穿着木制的鞋。蜡屐是一种古代的鞋子,由蜡和木材制成,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暂到此中闲:暂时在这里休息,放松一下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假山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假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首句“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青苔石与杳蔼山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假山的独特之处。接着“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假山的自然景色,令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中。最后两句“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