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蟠根地,双阴净梵居。
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
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

百战蟠根地,双阴净梵居。

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

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

注释:

  • 百战蟠根地:百战是指历经无数次战斗,蟠根地则是指树木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这句话意味着树木在战争中被砍伐后仍然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 双阴净梵居:双阴是指树木生长的两个方向都是阴暗的,净梵居则是指这片土地被佛家清净之地。这句话意味着这片土地被佛家清净之地所环绕,显得十分宁静。
  • 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凌云枝指的是树梢直指云端的树枝,已经长得非常茂密了;似蹼叶则是指树叶的形状像蹼一样,但并不稀疏。这句话描绘了树木枝繁叶茂的景象。
  •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影落是指树叶的影子落在寺庙的周围;风摇则是指风吹动树叶,使衣服飘动起来。这句话描绘了树木与寺庙之间的和谐景象。
  • 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何当是指何时能够;萧洒则是指潇洒自如的样子;盖庭除则是指覆盖庭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想要在炎热的夏天中找一个凉爽的地方来避暑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龙兴寺的鸭脚树为题,通过对树木的生长、形态和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首句通过“百战蟠根地”和“双阴净梵居”两个意象,传达了树木顽强生存的精神和佛教圣地的庄严氛围。接下来,“凌云枝已密”和“似蹼叶非疏”两句描绘了树木枝繁叶茂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第三句“影落邻僧院”与第四句“风摇上客裾”分别描绘了树木与寺庙之间的和谐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夏日炎热的感受以及想要找到一个清凉之地避暑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是一首优秀的咏物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