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住处将为援,越使传时合有诗。
常是腊前混雪色,却惊春半见琼姿。
笛吹远曲还多怨,风送清香似可期。
我欲细看持在手,谁能为折向南枝。
诗句释义:
- 楚人住处将为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友人的思念,他们可能身处偏远之地,需要支援。
- 越使传时合有诗:越使(使者)将诗歌传递给楚国的朋友,意味着诗歌将跨越国界传播。
- 常是腊前混雪色:这里的“腊前”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初,即冬天到来之前,雪覆盖了大地。
- 却惊春半见琼姿:春天到了一半,梅花才显露出它的美丽姿态,这里用了“琼姿”来赞美梅花的洁白与高雅。
- 笛吹远曲还多怨:诗人通过笛声吹奏《远曲》,表达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 风送清香似可期:微风吹过,梅花的香气扑鼻而来,仿佛可以预见到与朋友相聚的时刻。
- 我欲细看持在手:我希望能够亲自欣赏并把梅花握在手中。
- 谁能为折向南枝:诗人在询问是否有人能够帮我折一枝南边的梅枝,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译文:
楚地的居所将成为援手,越使传递着诗歌,此时合该写诗。
常常在腊月来临前,雪覆盖了大地,让人惊艳于梅花的美丽。
笛声吹响了远方的曲子,充满了哀怨,就像我对你的思念。
微风送来了梅花的清香,如同可以预见我们相聚的时刻。
我希望能够亲自欣赏并把梅花握在手中,然而又有谁能够帮我折一枝南边的梅枝呢?
赏析:
这首诗以“依韵和叔治晚春梅花”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友人的深切思念。全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诗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在楚国友人的居所中,等待着春天的到来。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颈联则通过笛声和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友人的思念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亲手欣赏梅花的愿望,以及对楚国友人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