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世德已能传,得桂高枝二十年。
持节欲同苏武劲,下帷曾似董君贤。
衣裘衽领无嫌左,饮食杯盂暂厌膻。
一过范阳应感概,归来图画彼山川。

重送祖择之北使

文章世德已能传,得桂高枝二十年。

持节欲同苏武劲,下帷曾似董君贤。

衣裘衽领无嫌左,饮食杯盂暂厌膻。

一过范阳应感概,归来图画彼山川。

【译文】
文章和德行已经能够流传后世,你像桂树一样得到了高枝,在官场上奋斗了二十年。
握着符节,你打算像苏武一样坚强,下帷时,你的才智又像董仲舒一样贤明。
穿着的衣服、戴着的帽子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吃的喝的暂时也不怕膻味。
一旦路过范阳就会感慨万分,回来后一定会画下那些山川来纪念他。

【注释】
1、祖择之:作者的朋友,被派往北方出使者。
2、传:传承。
3、桂:指科举及第,桂冠是科举考试中状元的象征。
4、二十:二十载,指二十年。
5、持节欲同苏武劲:持节,持节者为朝廷派出的官员,持节意为代表朝廷。苏武,西汉大臣,以忠贞爱国而著称。劲,意为刚强有力。
6、董君贤:董仲舒,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有贤名。
7、衣裘衽领无嫌左:衣、裘都是古代衣服,衽领是指衣服的纽扣,无嫌左,意指没有不适。
8、饮食杯盂暂厌膻:饮食,饮食的味道;杯盂,餐具。膻,指羊肉等带有腥味的食物。
9、范阳:古县名,今属河北,此处借指北方。
10、范阳应感概:范阳即指祖择之出使之地,感概,感慨之意,此处指对祖择之的怀念和钦佩。
11、画:指画像,绘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出使北国时的祝福和鼓励。全诗通过对友人出行的描写,展现了友人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首句“文章世德已能传”,表明诗人认为朋友的文章和德行都能够流传后世,这是对朋友的肯定和赞赏。接着两句“得桂高枝二十年”和“持节欲同苏武劲,下帷曾似董君贤”,分别描绘了朋友得到高官厚禄的机会以及他在朝中的风采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三、四句“衣裘衽领无嫌左,饮食杯盂暂厌膻”则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描述了朋友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衣裘衽领无嫌左”意味着朋友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不失尊严,而“饮食杯盂暂厌膻”则表明朋友对食物的选择并不挑剔,更注重的是品质而非口味。这些细节都展现了朋友的品质和性格。
五、六句“一过范阳应感概,归来图画彼山川”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祝愿。诗人希望朋友在出使期间能够有所成就,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诗人也希望通过画像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朋友的形象化为山川,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