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第四铺,忆著阳关末尾声。
怊惆杜公行底急,白醪何处得同倾。
【注释】
轻舟:小舟。第四铺,泛指驿道。阳关:古代地名,即今甘肃敦煌县境内的阳关。杜公,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怊(chāo)惆:怅惘、惆怅。白醪(láo):浊酒。同倾:共饮。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作客期间,怀念友人杜甫而作。诗的前两句写自己乘船经过渭北高原上著名的驿站时,不禁想起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后两句写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及对朋友的同情。全诗以“忆”字领起,首联点题,颔联抒情,颈联议论,尾联收束。
此首为作者在长安作客期间所作,借回忆往事,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之意。
首句“轻舟已过第四铺”,用“轻舟”二字,便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渭水之滨,引出了那令人神往的风光胜地,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已过”二字,不仅表明时间之久,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急切与焦虑,因为诗人知道,一旦过了这一站,就再也见不到这美丽的风景了,所以诗人才会如此急切、焦急地想要过这一站。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忆著阳关末尾声”,诗人回忆起在渭北高原上著名的驿站——阳关送别友人时的情景,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里的“阳关”既是指著名的古关口,也是指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末尾声”则暗含着诗人对友人杜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诗人在渭北高原上著名的驿站——阳关送别友人时,心中涌起无限感慨,想起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末尾声”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杜甫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
颈联“怊惆杜公行底急,白醪何处得同倾”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通过“怊惆”一词,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杜甫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而“白醪”则是一种浊酒,诗人在这里用它来形容自己对友人杜甫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尾联“白醪何处得同倾”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杜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而这种情感,正是源于诗人对友人杜甫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诗人在这里用“何处”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此诗以“忆著阳关末尾声”开篇,通过“怊惆杜公行底急,白醪何处得同倾”两句,抒发了对友人杜甫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