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有言无不雠,故于嘉咏岂宜休。
出奇吴国将能战,探隐汉宫人戏阄。
吹笛梦来犹记曲,爱歌老去未忘讴。
车中变服为秦客,头上南冠学楚囚。
日永欢呼遗博齿,夜深谈论废更筹。
海陵已有从游约,今欲西归且榜舟。

【注释】:

在昔有言无不雠,故于嘉咏岂宜休。

出奇吴国将能战,探隐汉宫人戏阄。

吹笛梦来犹记曲,爱歌老去未忘讴。

车中变服为秦客,头上南冠学楚囚。

日永欢呼遗博齿,夜深谈论废更筹。

海陵已有从游约,今欲西归且榜舟。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和偶书”的题名点明其内容主旨,即以“和偶书”为题材写诗,并要求与原诗相一致。全诗共八句,每句均为五言。首两句为第一层,“出奇吴国将能战”中的“出奇”是指出奇制胜的意思。诗人用典,暗喻出奇兵,以战胜敌人;“探隐汉宫人戏阄”中的“探隐”是探求隐晦之事,指探寻隐秘之处。“探隐汉宫人戏阄”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为了寻仙访道,曾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方,其中一道士自称得神芝仙草可得万岁,但需入海采珠,始皇便令童男女三千人入海取珠,因多沉溺,仅得百枚,于是又派徐福东渡寻求仙药,后因事败被流放,遂亡失。这两句诗意谓:出奇兵才能打胜仗,探寻隐藏的秘事,才能找到宝藏或答案。
三、四句为第二层,“吹笛梦来犹记曲”,意为吹着笛子时梦见了曲调;“爱歌老去未忘讴”,意为喜欢吟唱到老都不忘唱歌。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即《晋书·乐志》记载:魏文帝曹丕曾问王粲:“你最喜欢谁的歌声?”王粲回答说:“臣妾最喜欢听虞姬的歌声。”曹丕说:“虞姬的歌声已经死了,现在谁还能再唱虞姬的歌声呢?”王粲回答:“我虽然老了,但是还能唱虞姬的歌声。”
五、六句为第三层,“车中变服为秦客”,意为在车上换了衣服装扮成秦国客人,这暗示了他可能投奔了秦朝,因为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经常交战。“头上南冠学楚囚”,意为头戴南方的帽子模仿楚国囚犯的样子。这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被围困于垓下,他骑乌骓马,身穿铠甲,身披绣衣,头戴华阳冠,举剑自刎而死,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本色。另一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四年》:“楚子使申无宇对秦军,金垂壁而御之”,意为楚庄王派申无宇对敌,让金垂站在壁垒之前抵挡敌军。这里的“南冠”指的是戴着楚国的帽子。
七、八句为第四层,“日永欢呼遗博齿,夜深谈论废更筹”,意为白天欢呼声传遍了山谷,夜晚议论声不绝于耳。“海陵已有从游约”,“海陵”是指海陵王元延祐,他是元代的一位亲王,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从游约”是跟随游历的约定。“今欲西归且榜舟”,意为今天我要回到故乡,准备乘船回去。这句诗的意思是:海陵王已经有了跟随游历的约定,现在我将要回到故乡,准备乘船回去。
整首诗以“和偶书”为主题,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