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水石浅,潺潺泻绿蒲。
缘源进岩窦,阴黑人境殊。
中言有物怪,蟠蛰春未苏。
霖雨虽有意,风雷莫肯扶。
风雷自鼓荡,不久当何如。
幸欣禅林近,钟梵来有无。
回策履幽径,衣香草露濡。
老僧长松下,麋鹿与之俱。
溪云时见起,山鸟自相呼。
羡尔得兹乐,何用劳形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和滕公游穿山洞》。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译文:

  1. 洞口水石浅,潺潺泻绿蒲。
  • “洞口”指的是进入山洞的入口。
  • “水石”指洞口周围的岩石被水浸湿后显得湿润。
  • “潺潺”形容水流的声音。
  • “泻绿蒲”指的是清澈的水流冲刷着绿色的蒲草。
  1. 缘源进岩窦,阴黑人境殊。
  • “缘源”指的是顺着水源前进。
  • “岩窦”指的是岩石形成的洞穴。
  • “阴黑”指的是洞穴内部昏暗,光线不足。
  • “人境殊”指的是洞穴内部的环境与外界截然不同,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
  1. 中言有物怪,蟠蛰春未苏。
  • “中言”指的是洞内说话。
  • “有物怪”指的是洞内有奇特的事物存在。
  • “蟠蛰”指的是事物静止不动,像蛇一样盘曲着休息。
  • “春未苏”指的是春天还未到来,万物尚未复苏。
  1. 霖雨虽有意,风雷莫肯扶。
  • “霖雨”指的是连绵不断的降雨。
  • “虽有意”指的是虽然下雨是有意图的,但风雨却不肯帮助。
  • “莫肯扶”指的是没有人愿意支持或帮助。
  1. 风雷自鼓荡,不久当何如。
  • “自鼓荡”指的是自然的力量在自我推动。
  • “不久当何如”指的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1. 幸欣禅林近,钟梵来有无。
  • “幸欣”指的是庆幸和愉悦。
  • “禅林”指的是佛教寺院。
  • “钟梵来有无”指的是佛教寺钟的响声伴随着梵音的有无不定。
  1. 回策履幽径,衣香草露濡。
  • “回策”指的是回到小路上。
  • “履幽径”指的是走在幽静的小径上。
  • “衣香草露濡”指的是衣服被草和露水沾湿。
  1. 老僧长松下,麋鹿与之俱。
  • “老僧”指的是年长的僧人。
  • “长松”指的是高耸入云的松树。
  • “与之俱”指的是麋鹿和老僧一起生活。
  1. 溪云时见起,山鸟自相呼。
  • “溪云”指的是山间的云雾。
  • “时见起”指的是云雾不时地出现并升起。
  • “山鸟自相呼”指的是山中的鸟儿相互呼唤。
  1. 羡尔得兹乐,何用劳形躯。
  • “羡尔”指的是羡慕你们能够享受这样的快乐。
  • “得兹乐”指的是得到这样的乐趣。
  • “何用劳形躯”指的是何必要劳累自己的身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