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更当富于学,兹言聊以补。

【注释】

  1. 答:回复
  2. 楚僧智普:指唐代的僧人智普,他来自楚国。
  3. 吴僧显忠:指吴地(今江苏)的僧人显忠。
  4. 诗进:诗歌作品。
  5. 旧矣:陈旧了。
  6. 薰莸:两种不同的草本植物,薰香能驱虫,莸香则可作燃料,两者气味不同。比喻贤者与小人不能同处。
  7. 富于学:学识广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两位僧人智普和显忠的回复,表达了他对两位僧人诗歌作品的赞赏和对他们学问渊博的认可。
    首句“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意思是说,我初次见到你们的时候,你们说的就是楚国的语言。这里用了一个“子”字,表示对这两位僧人的尊称。
    次句“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意思是说,后来又有吴地的客人来到这里,他们的口音也发生了改变,就像齐鲁两地的人一样。这里的“吴客”指的是吴地的僧人显忠,他的口音发生了变化,说明他在这里生活了很久。
    第三句“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意思是说,才知道长时间居住在这里的好处,就像薰香和莸香可以放在一起一样。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僧人长期居住在这里的生活状态的认可和赞赏。
    最后一句“更当富于学,兹言聊以补。”意思是说,你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这些话语只是用来补充一下。这句话是对两位僧人的鼓励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位僧人的欣赏和尊重,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学问的重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