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
韩复未疏予,分珍曾不一。
莆阳荔子乾,皱壳红钉密。
存甘尚可嘉,本味固已失。
遥思海树繁,带露摘初日。
安得穆王骏,能置万里疾。

和答韩奉礼饷荔枝

梅尧臣创作五言古诗赏析

《和答韩奉礼饷荔枝》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深刻理解。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诗句、译文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提供相应的赏析。

  1. 诗句释义
  • 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表达了诗人对韩姓家族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荔枝这种珍贵水果的高度珍视。
  • 韩复未疏予,分珍曾不一:暗示了韩家并没有随意赠送荔枝,而是一种慎重的选择。
  • 莆阳荔子乾,皱壳红钉密:描述了荔枝的特点,即干而皱的壳上红点密集。
  • 存甘尚可嘉,本味固已失:指出虽然荔枝的甘甜值得称赞,但失去自然本真的味道则不再那么美好。
  • 遥思海树繁,带露摘初日:通过想象海中的荔枝树繁茂且带露珠的荔枝,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
  • 安得穆王骏,能置万里疾:借用传说中的穆王骏马,表达了对能够迅速抵达远方的美好愿望,同时也隐含着对速度的追求。
  1. 译文对照
  • 韩姓家族所希冀的,是四海之间都能馈赠珍贵的名物。
  • 韩家并未轻易地将荔枝赐予我,每次分享都是精心挑选。
  • 莆田的荔枝果实干硬,皱纹覆盖在红润的外壳上,红色的小斑点紧密相连。
  • 即便保存了荔枝的甜美,也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令人遗憾。
  • 遥想那遥远的海岛上,荔枝树郁郁葱葱,清晨带着露水摘取刚刚成熟的荔枝。
  • 若能拥有传说中的穆王之骏马,驰骋万里也无阻于心。
  1. 历史文化背景
  • 历史典故:穆王指的是西周时期的穆公,他曾经骑过一匹名为“驰风”的骏马,传说中这匹马能够一日行千里。此句可能寓意诗人希望自己能有如穆王骏马般的能力,快速达到目的地。
  • 地域特色:莆田位于福建省,历史上曾是著名的荔枝产区,诗人通过对这一地域特产的描述,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文化象征:荔枝作为南方的重要水果,不仅仅是美味的象征,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艺术手法分析
  • 对比手法运用:诗中使用了“未疏予”与“本味固已失”的对比,突出了珍惜与失去的差异,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和隐喻:通过“海树繁”、“带露摘初日”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 节奏和韵律: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格律,每句五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特征。
  1. 赏析与启示
  • 审美价值:《和答韩奉礼饷荔枝》以其精致的词藻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 现实意义:通过对荔枝这一具体物品的描绘,诗人引发了对时间、自然、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思考,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平衡,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和答韩奉礼饷荔枝》是梅尧臣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时代感受力创作的杰作,它不仅是对荔枝这一具体物品的描写,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同时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指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