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
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
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
为坛割舒雁,盘血陈水汭。
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涚。
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
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
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
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
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亢阳和欲行舟者
春秋书上记载着闵雨的诗,这是先王所制定的规定。
有人有意在黎民百姓中施行仁政,山川都得到祭拜。
如今望见云霓,青天没有纤翳遮蔽。
为了坛地割取舒雁,盘陈血水以祭河神。
当时非常虔诚地祭祀,奠爵一定亲手斟酒。
傍晚时微阴,扫荡后还重新放晴。
我听说有先儒说,阳气过盛不能封闭。
此时系于穹旻之上,己的力量哪里能做到。
宣王云汉诗说,曾不鉴察上帝之命。
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注释:
亢阳:指天气亢旱炎热。
欲:想,希望。
闵雨:《左传·僖公五年》载:“秋九月,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里用“闵雨”来比喻虞国被灭。
先王制:指先王制定的制度。
有:通“又”。
黎民:指平民百姓。
纤翳:细碎的云彩,比喻微小的阻碍。
祭:祭奠,表示对天地山川的敬仰。
云霓:云气和雨霞。
青天绝纤翳:形容天空湛蓝,没有云雾。
坛:祭坛。
舒雁:舒雁是古代一种大雁,此处泛指祭祀用的牺牲。
盘血:陈列在祭坛上供品的血水。
精虔:虔诚恭敬。
洒:祭酒。
亲涚(xì):亲口尝祭酒。
微阴:微弱的阳光。
扫然:忽然之间消散的样子。
系穹旻(míng):牵系上天,即上天之意。
己力:自己之力。
云汉:《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毛传:“江永矣,远也;已矣,终也。言江之长也,不可测度。”这里是借指上天。
不鉴(jiàn):不会体察、理解。
奡(ào):同“奡”,古字。《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而多惑也!岂止礼而后,且先施之,厚貌深情者也!”朱熹注:“《书》云:‘如彼雨雪,君子则违世焉。’此盖言君子之学,必反诸其性,不以私累,则能尽善尽美,与天为徒矣。”这里是借指上天的旨意。
荡舟:摇船。这里是比喻君王治理天下。
跃蜧(jué):跳跃的大蚂蚁。这里比喻小民百姓。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诗,全篇以议论为主,抒情为辅,通过诗人对虞君荒政误国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为四段,每段均以“亢阳”开头。首段写虞君骄纵淫乐,不理朝政,导致国势衰败,百姓受难。次段写虞君荒淫无度,不顾百姓死活,致使天灾不断。第三段写虞君不体恤百姓疾苦,只知享乐,不知治国安邦之道。末段写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并发出感叹。整首诗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虞君荒淫无度的暴政,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