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客两京间,熟游嵩与华。
归来宛溪上,厌往昭亭下。
何以厌昭亭,衰迟倦驱驾。
况复惭咏歌,嘉辞前有谢。
咀嚼在人口,甘美如食蔗。
方同陶渊明,苦语近田舍。
节行固不变,出处亦多怕。
常防恶少年,豪横使出胯。
譬如故将军,尚被亭长骂。
不若守弊庐,读书至中夜。
诗句释义及译文
- “晚坐北轩望昭亭山”:在北屋的轩窗前,望着昭亭山。
- 注释:“昭亭”指昭亭山,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境内。
- “少客两京间,熟游嵩与华”:年轻时曾在京城和洛阳之间游玩,对嵩山和华山都有深厚的了解。
- 注释:这里提到了两个著名的山脉——嵩山和华山,它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和自然景观。
- “归来宛溪上,厌往昭亭下”:回到了故乡的宛溪之上,对于昭亭山的游览已经感到厌倦。
- 注释:“宛溪”是一条流经古都洛阳的河流,而昭亭山则是其支脉之一。
- “何以厌昭亭,衰迟倦驱驾”:为什么会对昭亭如此厌倦呢?因为自己已经衰老,对于出游已经感到疲惫了。
- 注释:“衰迟”指的是年纪大,体力不济;“倦驱驾”则是指厌倦了驾车出游。
- “况复惭咏歌,嘉辞前有谢”:更何况自己在咏歌方面也感到很惭愧,之前已经写过很多感谢的诗篇了。
- 注释:“咏歌”指的是诗歌创作;“谢”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感谢、谢罪等。
- “咀嚼在人口,甘美如食蔗”:这些赞美之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口中,就像吃甘蔗一样甜美。
- 注释:这里的比喻意在形容这些赞美之词如同美味的食物一般让人难以忘怀。
- “方同陶渊明,苦语近田舍”:我正像陶渊明一样过着田园生活,虽然言语不多但很真诚。
- 注释: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著称。
- “节行固不变,出处亦多怕”:我的节操行为始终如一,但出仕或隐居时总是犹豫不决。
- 注释:“节行”指的是人的节操和品行;“出处”则指进退或去留。
- “常防恶少年,豪横使出胯”:我常常提防那些不良少年,他们横行霸道,使我无法安心。
- 注释:“恶少年”指的是品行恶劣的年轻人;“胯”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欺凌或侮辱。
- “譬如故将军,尚被亭长骂”:就像过去的将军一样,现在却还要面对亭长的斥责。
- 注释:“故将军”指的是过去的英雄人物,“亭长”是指管理乡里的小官。
- “不若守弊庐,读书至中夜”:与其外出游荡,不如守着破旧的屋子读书到半夜。
- 注释:“弊庐”指的是破旧的房子;“读书至中夜”意味着深夜还在读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作者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逃避。诗中的“昭亭”、“嵩华”、“宛溪”等元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隐喻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通过对恶少年、亭长等角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