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秋水涨,昨日秋水落。
偶来寻隐居,曾未乖宿诺。
竹底除旧径,藤蔓系新彴。
马留岸傍树,风扫林下箨。
既能置鲁酒,又复饷楚飵。
谁知北南涧,照影似清洛。
平生爱幽旷,敛迹诚非错。

诗句:

  1. 访石子涧外兄林亭:拜访在石子涧外的林亭。
  2. 前日秋水涨,昨日秋水落:前一日秋水上涨,后一日秋水下降。
  3. 偶来寻隐居,曾未乖宿诺:偶尔来寻找隐居的地方,从未违背过约定。
  4. 竹底除旧径,藤蔓系新彴:竹林底部清除旧路,藤蔓系上新桥梁。
  5. 马留岸傍树,风扫林下箨:马匹停在岸边的树上,风扫过林下的竹子。
  6. 既能置鲁酒,又复饷楚飵:既然能置办鲁国的酒,又能够供应楚地的飵食。
  7. 谁知北南涧,照影似清洛:不知道南北两涧,倒影如同清洛一样美丽。
  8. 平生爱幽旷,敛迹诚非错:平生喜欢幽静旷达的环境,隐居并不是错的。

译文:
我前往在石子涧外的林亭拜访我的外兄。
前一日秋水上涨,后一日秋水下降。
偶然来到这里寻找隐居之地,从来没有违背过我们的约定。
竹林下面清理出旧路,藤蔓系上了新桥。
马儿停留在岸旁的树旁,风扫过树林里的笋壳。
既然能制作出鲁国的酒,又能够提供楚地的飵食。
不知道南北两涧,倒影如同清洛一样美丽。
平生喜欢幽静旷达的环境,隐居并不是错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美景、抒发诗人隐逸情怀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石子涧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首句“访石子涧外兄林亭”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去拜访友人林亭的打算。接下来四句“前日秋水涨,昨日秋水落”描绘了秋水的涨落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八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石子涧外林亭的生活情景。

诗人在山中找到了隐居的地方,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时间。他与朋友相约,一同欣赏山林之美,饮酒作乐。然而,诗人并未忘记自己的承诺,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自己的本色。这种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让诗人感到非常满意。

最后两句“平生爱幽旷,敛迹诚非错”则是诗人对自己选择隐居生活的看法进行总结,他认为隐居并不是错的,而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远离世俗纷扰的方式。这种看法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看淡、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