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有飞泉,入溪知几里。
跳珠溅木叶,激雨霏岩趾。
但无箕颍人,曾不吝洗耳。
【注释】
幽谷:山间幽深之处。飞泉:从高处流下,声如飞鸣的泉水。箕颍人:指不务正业的人。箕(jī),簸箕,用来盛东西或扫帚;颖,禾穗。曾不吝洗耳:不曾吝惜洗耳朵来听,意即不听好的,只看不好的。
【赏析】
《和端式上人十咏幽谷泉》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幽谷飞泉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王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首联“幽谷有飞泉,入溪知几里。”描绘了一幅幽谷飞泉的画面。这里的“飞泉”指的是从高耸的山谷中流淌下来的水流,声音如同飞鸣一样清脆悦耳。而“入溪”则是指这股飞泉最终汇入到溪水中。这一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跳珠溅木叶,激雨霏岩趾。”进一步描绘了溪水与树木和岩石的互动。“跳珠溅木叶”形象地描绘了水花在树叶上跳跃的美景,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在翩翩起舞。“激雨霏岩趾”则是指雨水落在岩石上,形成了一片片晶莹剔透的水珠。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颈联“但无箕颍人,曾不吝洗耳。”则是诗人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这里的“箕颍人”指的是那些不务正业的人,他们只会追求虚名和享乐,而不注重实质。而“曾不吝洗耳”则是指诗人愿意为了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事物而不惜一切代价。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
尾联“曾不吝洗耳。”则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这里的“洗耳”是一种比喻,意味着倾听真正的智慧和知识。而“曾不吝洗耳”则是指诗人愿意为了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事物而不惜一切代价。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幽谷飞泉的景象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真实、有价值的事物的坚定信念。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王维作为一位山水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