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仕既勤劳,暮节念君息。
小车辞汉庭,缁衣赋卫国。
广园树佳木,鸣鸟来野色。
京水鱼可缗,东陂雁可弋。
岂不有秦声,酒酣歌在侧。
宁同扶风人,自去北山北。
以下是对宋代梅尧臣的《陈丞相燕息园》一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少仕既勤劳”:这句表达了诗人早年即投身仕途、辛勤工作的情境。梅尧臣年轻时就致力于政事,表现出他早期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与责任感。
“暮节念君息”:此处描绘了晚年时依然念及君王(可能指皇帝或君主)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
“小车辞汉庭”:这里的“小车”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出行工具,而“辞汉庭”则意味着告别朝廷,可能是指辞官归隐。
“缁衣赋卫国”:“缁衣”是古代官员所穿的衣服颜色,这里可能象征着官员的身份。而“卫国”则表明诗人曾经在保卫国家安全的岗位上工作。
“广园树佳木”:描述了宽广的园林中种植着优质的树木,营造出一个美丽宁静的自然景象,也可能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鸣鸟来野色”:鸟儿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歌唱,反映出诗人对自由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京水鱼可缗”:使用“可缗”可能表示捕鱼的技巧或方法,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活的熟悉和乐趣。
“东陂雁可弋”:提到了在东边湖泊放飞大雁,这可能是一种娱乐活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
“岂不有秦声”:这句表达了对古风音乐的怀念,可能暗示着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珍视和向往。
“酒酣歌在侧”:描绘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景,酒后高歌,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宁同扶风人”:提到与“扶风人”同行,可能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退隐的生活方式。
“自去北山北”: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选择隐居北方山林的决心,反映了他对清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我们可以感受到梅尧臣作为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反映,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