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非雀与鼠,何彼大仓为。
狐裘破不温,黄狗补其皮。
霜花逐落月,缀在枯槁枝。
予年过五十,瘦寝冰生肌。

【注释】

(1)十一月十三日病后始入仓:十一月十三日,作者生病后初愈,才进入仓库。

(2)曾非雀与鼠:不是像麻雀和老鼠那样。

(3)何彼大仓为:为什么把仓库修得这么大呢?

(4)狐裘破不温:狐狸皮袄穿破了却仍觉得冷。

(5)黄狗补其皮:用黄狗的皮修补它的皮。

(6)霜花逐落月,缀在枯槁枝:霜花随着落下的月亮,点缀在那枯萎的树枝上。

(7)予年过五十:我年已五十岁。

(8)瘦寝冰生肌:形容因长夜难眠而肌肤冻硬。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写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首句点明时间、季节和原因,“十一”即十一月,是冬季。“病后”指诗人因患疟疾而病重卧床。“始入仓”——开始回到自己家中。“仓”,这里指家,也指官署。“曾非雀与鼠”二句——并非像麻雀和老鼠那样苟且偷生,也不是因为要逃避苛政而避难至此。“何彼大仓为?”这是反问的语气,表示诗人对统治者修盖豪华仓库的原因十分不解。“狐裘破不温”三句——诗人穿上狐皮袄子,但因皮袄破得不成样子而不感到暖和,于是又用黄狗的皮补它。黄狗皮虽不如狐皮暖和,但至少比无衣可穿要好一些。“霜花逐落月,缀在枯槁枝”二句——霜花随风飘落,月亮西沉,缀在枯萎的树枝上,诗人看到这种景象,不禁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人在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最后四句,诗人以自叙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心迹:我已五十岁了,身体瘦弱,常常辗转难眠,以至于皮肤都冻硬了。这几句诗,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不加雕琢,却能表现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全诗通过描写自己的处境,抒写了忧国忧民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