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春风初摆条,昨夜雪飞深一尺。北帝及腊不行令,东皇发煦遭尔厄。
侵时夺气四时错,欲问上天何不责。天高地厚语难通,俯首下土徒叩额。
或言莫信难可闻,鹤鸣至微犹不隔。休问天,问颜蹠。
休看花,看垄麦。
诗句解析与译文:
- “二月四日雪”: 这句描绘了具体的日期和场景,即二月的第四天下起了雪。
- 注释: “二月”指的是农历,“四日”指的是具体某一天。
- 赏析: 通过季节和时间的选择,诗人表达了对这一特定天气事件的关注和记忆。
- “前日春风初摆条”: 描述了春风拂面的柔和情景。
- 注释: “春风”指温暖的风,“初摆条”形容风轻轻吹动树枝的景象。
- 赏析: 春风吹过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个细节传达了一种温暖而生动的自然氛围。
- “昨夜雪飞深一尺”: 叙述了夜间降雪的情景及其影响。
- 注释: “雪飞”形象地表达了雪花飘落的样子,“深一尺”说明积雪厚度增加了。
- 赏析: 此句不仅描述了雪的厚重,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
- “北帝及腊不行令”: 暗指冬至节气时,北方的寒气不显著,气候偏暖。
- 注释: “北帝”可能是指中国古代对于冬季寒冷的主宰神或自然现象的泛称,“腊”是古代的一种岁时节令。
- 赏析: 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观察。
- “东皇发煦遭尔厄”: 提到东方的神祗(可能是春天的象征)给予了暖意,但带来了困难或不幸。
- 注释: “东皇”可能是指春天的神灵或象征,“发煦”意为给予温暖,“尔厄”可能是指由温暖的赐予带来的困扰或不利。
- 赏析: 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然界中阴阳相克、平衡失调的主题。
- “侵时夺气四时错”: 强调了四季更替中的异常现象。
- 注释: “侵时”可能表示某种力量或影响正在改变或侵袭四季的节奏,“四时”指的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 赏析: 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受和思考。
- “欲问上天何不责”: 表达了一种疑问和不满的情绪,质问为什么自然的失衡没有被察觉或纠正。
- 注释: “上天”在这里可能指自然界的规则或主宰,“责”为指责或问责。
- 赏析: 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的思考。
- “天高地厚语难通”: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天地之广,难以理解其言语。
- 注释: “天高地厚”常用以形容空间广大无边,而“语难通”意味着难以沟通或理解。
- 赏析: 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巨大鸿沟以及理解上的障碍。
- “俯首下土徒叩额”: 形容诗人面对大地时的谦卑态度和寻求理解的心情。
- 注释: “俯首”表示低头,“下土”指大地,“叩额”形容用头碰地,表达尊敬或请求的意思。
- 赏析: 这反映了诗人对大地的敬畏以及对自然界的谦逊态度。
- “或言莫信难可闻”: 提出质疑,认为某些说法不可轻信。
- 注释: “或言”可能指民间传说或未经证实的说法,“莫信”表示不相信,“难可闻”意味着这些说法难以被听闻或证实。
- 赏析: 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智慧和言论真实性的怀疑态度。
- “鹤鸣至微犹不隔”: 比喻即使是微小的声音也能传遍千里。
- 注释: “鹤鸣”指鹤的叫声,“至微”表示微小,“犹不隔”表示声音虽小但能传播很远。
- 赏析: 通过这一比喻,诗人表达了对信息传递距离和影响的深刻洞察。
- “休问天,问颜蹠”: 表示不再关心天上的事,转而关注地面的现实。
- 注释: “休问天”指停止询问与天空相关的问题,“颜蹠”可能指地面上的实际事物或人。
- 赏析: 这反映了诗人从超然转向务实的态度。
- “休看花,看垄麦”: 建议人们不必关注花朵的美丽,而应该关注农作物的生长。
- 注释: “休看花”指不要专注于观赏花朵,“看垄麦”指观察田野中的麦田。
- 赏析: 这表达了对农业劳作的重视以及对自然周期变迁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天气现象的描述和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度。从诗的结构到意象的选择,都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象征。诗人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歌还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传统信仰的挑战和反思。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哲思和美感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