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世典史,君复续祖为。
兰台未成书,汶阳从已知。
将行我何赠,一诵溪堂诗。
闻彼多蒲鱼,可助鼎与卮。
在昔阮嗣宗,初赴东平时。
醉扶乘蹇驴,图画犹可披。
今见国门外,徒驭不驱驰。
十里马一歇,五里车一脂。
不得同雁群,相送过寒陂。
【注释】
君家世典史,君复续祖为。
兰台未成书,汶阳从已知。
将行我何赠,一诵溪堂诗。
闻彼多蒲鱼,可助鼎与卮。
在昔阮嗣宗,初赴东平时。
醉扶乘蹇驴,图画犹可披。
今见国门外,徒驭不驱驰。
十里马一歇,五里车一脂。
不得同雁群,相送过寒陂。
赏析:
此词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任郓州知州时写给时任郓州司马的友人苏轼的一首别词。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两人分别后,相互赠送了诗歌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这首词是送给好友司马君实的,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首句“君家世典史,君复续祖为。”是说司马君实家世代从事史官工作,你继承了家族这一传统。这句既点出了司马君实的家族背景,又表明了他担任这个职位的原因。司马君实家世代从事史官工作,这本身就具有一种传承意义。而你继承家族这一传统,更是一种荣誉和责任的传递。
第二句“兰台未成书,汶阳从已知。”是说你的祖辈已经完成了兰台之书,而你现在也已经知道此事。这句既表明了你对家族历史的了解,也暗示了你对这个家族的认同。
接下来两句“将行我何赠,一诵溪堂诗。”是说我要送你些什么呢?我想读读你在溪堂所写的诗。这句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又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之情。
接着四句“闻彼多蒲鱼,可助鼎与卮。”“蒲”指蒲草,“鱼”指鲤鱼,此处借喻人才。“鼎”和“壶”,都是古代用来盛酒或水的器具。这两句是说,听说你要去的地方有许多人才,你可以用这些人才来帮助你治理好国家。这里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才能的认可和赞赏,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
最后六句“在昔阮嗣宗,初赴东平时……徒驭不驱驰。”“阮嗣宗”即阮籍,字嗣宗,三国魏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他性格狂放不羁,饮酒不节,常以酣醉为常态。他曾因醉酒被曹操所杀,后葬于洛阳城南金谷山。“初赴东平时”是指阮籍早年曾随父阮瑀到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投靠舅父王睿(字公伟),王睿很赏识他的才华,让他做了参军,并把他接到家里居住,待如己出。“醉扶乘蹇驴,图画犹可披。”意思是说,阮籍曾经喝醉了酒,骑着驴子到处游荡。他的画像仍然可以挂在墙上观赏。这句既表现了阮籍的豪放不羁,又表现了他的才情出众。
接下来的四句“今见国门外,徒驭不驱驰。”“徒驭”指没有驾驭的人,这里比喻没有主事的人。“驱驰”指奔走办事。这两句是说,现在我看到你的车子停在国门外,却没有人来驾驶它奔驰。这里既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然后两句“十里马一歇,五里车一脂。”“马”和“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一歇”指休息一次,“一脂”指加油一次。这两句是说,距离这么长的路上,马车需要休息十次,而车子则需要加油五次。这里既表现了交通的不便,又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
最后两句“不得同雁群,相送过寒陂。”“雁群”指大雁成群飞过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不能和你一起去看你的大雁群飞过河面。这里的“寒陂”是地名,位于今山东聊城市西南约35公里处。这是写景抒情的句子,既是对自己无法同行的遗憾的表达,也是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