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都城会,论交戊午班。
故书虽绝迹,晚景自贪闲。
契阔形骸外,参差出处间。
重来风作恶,黯淡宝莲山。

【注释】:

戊午班: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设“熙宁变法”,设“熙宁变法”为官名,由王安石任宰相,推行新法。

故书:指王安石变法的诏书、政令。绝迹:消失,不复存在。

晚景:晚年的生活。自:自然。

契阔:离隔。形骸:身体。外:表面。

参差:不整齐。出处:出仕与隐退。间:空隙。

重来:再来。风作恶:风雨肆虐。黯淡:阴暗无光。宝莲山:即莲花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回忆与同知枢密程公在京师相聚的情景而创作的两首七言律诗的组诗。第一首写两人相识于熙宁戊午年(1072年),因论及王安石新法而结缘,后分别多年,再次相会时已是物是人非,感慨万千;第二首则描绘他们再次相逢的场面,并抒发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全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幽邃,含蓄蕴藉,富有情致,是诗人晚年寄情山水之作。

【翻译】:

想起过去我们在京城相聚的情形,我们是在丁戊五年(1072)论及新法而结交。

所以的书札虽然不再出现,但我仍喜欢悠闲自在地生活着。

朋友离别后,我的身体也随着他远去,我们之间相隔万里。

朋友再一次回到朝廷,却遭受了恶劣的待遇,他就像黯淡无光的莲花山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