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落无边木,犹诛不尽茅。
沙光迎远景,风力闹寒稍。
牧处高低路,渔时远近郊。
竹篱茅舍外,门闭可推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可以从题材、主题、注释、表现手法等方向分析。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江村散步,先写江边村落的景象,后写自己所见所闻的感受。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
【答案】
译文:江边的村庄景色已十分幽寂,但茅草还长得很茂盛,无法铲除掉。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远处的沙光,一阵冷风袭来,稍觉寒意袭人。
牧童放牧的地方高低不一,捕鱼的人时而在近处,时而在远处。竹篱笆和茅草屋以外,门关得很紧实,仿佛可以用手轻轻推来推去。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江村散步时所看到的景物,通过景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开头两句“已落无边木,犹诛不尽茅”,描写江村四周的自然景物,用一“尽”字点出江村环境的特点,既突出了景物特点,也烘托出了诗人的心情。
“沙光迎远景”,沙地的光辉迎接着远方的景致。“迎远景”,写出了江村景色的幽静、宁静;“风力闹寒稍”,“闹”字表现出天气的寒冷,“闹”字写出了风力的猛烈,“寒稍”写出了风的强度,写出了江村的环境恶劣。
第三句“牧处高低路”,写牧童放牧的地方,高高低低的小路,“渔时远近郊”,“渔”字写出了渔民捕鱼的情况,“远郊”写出了捕鱼地点的位置。
最后一句“竹篱茅舍外,门闭可推敲”,写竹林和茅舍外面的情景,“可推敲”写出了诗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