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无警策骤惊人,亦不媕婀巧进身。
每向经筵持正论,愿于国脉奖忠臣。
昔从新政趋严召,今为衰年避要津。
陛下果能行古道,虽闲犹是太平民。

诗句解析

  1. 初无警策骤惊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中缺乏锐意进取者的看法。”初无警策”指的是一开始并没有显示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的能力或决断力,”骤惊人”则意味着这种能力或决断力是突然出现,给人带来震撼的。
  2. 亦不媕婀巧进身:这里的”媕婀”通常指女性柔美的举止,在这里比喻为不必要、过于矫揉造作的行为。”巧进身”则是指通过小聪明来谋取个人的晋升或利益。
  3. 每向经筵持正论:在朝廷的讲学场所,即经筵(皇帝讲授儒家经典的地点),坚持正确的观点和理论。”持正论”指的是坚持正确、公正的理论。
  4. 愿于国脉奖忠臣:表达了对忠诚的官员的赞扬和鼓励。”国脉”在这里指的是国家的根本,”奖忠臣”则是对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给予肯定和奖励。
  5. 昔从新政趋严召:过去跟随新政策并因此受到严厉的召唤。这句话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某种政治行为或决策的反思。
  6. 今为衰年避要津:现在由于年岁已高而避开了重要的职位或责任。”衰年”指的是年纪较大的时候,”避要津”则是避开重要的位置或职责中心。
  7. 陛下果能行古道:如果陛下真的能按照古代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古道”指的是古代的治国之道,这里可能是相对于当前的政治现实或政策的一种期望。
  8. 虽闲犹是太平民:即使在闲暇之余,仍然是太平时期的百姓。这句话表明即使个人没有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仍然感到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译文
我初到朝廷时并无锐利的策略能迅速震惊世界,也不会刻意地通过花哨的手段去谋取个人利益。我总是坚持正直的观点和公正的理论,希望表彰那些忠诚为国的贤臣。我曾在新政时期被严苛地召见,但现在年老体弱,只能避开重要的职责。陛下如果能按照古代的治国原则来治理国家,那么即使在闲暇之时,我也依然是一个太平时代的百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态度和行为的深刻思考。诗中体现了一种理想的政治形象——一个明君,他不仅需要有锐利的策略去改革国家,更要有公正无私的态度去表彰忠诚的贤臣。诗人通过对过去和新的政治环境的描述,反映了他对当前政治状况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个人角色和责任的认识,即使是在远离权力中心的闲暇之中,诗人依然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