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逢陆老问君名,又见苏公记此行。
从此却归庐阜去,岂无声寄谷帘兄。

【注释】

惠山: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因山上有惠山东峰而得名。第二泉:惠山胜景之一,泉水从岩石缝隙中喷出,水势浩大。苏公: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庐阜:在今安徽省境内。谷帘:指庐山瀑布。

【赏析】

《游惠山观第二泉》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五言律诗。该诗写他游览惠山时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苦闷和无奈。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而真挚。

首联“自逢陆老问君名,又见苏公记此行。”意思是说自从遇到陆游先生询问我的名字,又看到苏东坡的记叙。这里的“陆老”指的是陆游先生,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与苏轼同为一代文豪。他们两位文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苏轼曾经多次称赞陆游的诗歌才华。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到陆游先生,表达了自己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提到了苏东坡,即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广为人知,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里,诗人通过提到苏东坡,表达了自己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尊敬和钦佩之情。

颔联“从此却归庐阜去,岂无声寄谷帘兄。”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将返回庐阜而去,难道没有声音寄托给谷帘兄吗?这里的“庐阜”指的是庐山,它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惠山,回归庐阜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无法忘怀庐阜的美景和与朋友们之间的友情。这里的“谷帘兄”是指苏轼,他是诗人的朋友。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游惠山观第二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自己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苦闷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而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