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鱼雁懒传书,枯蘖春风不用嘘。
只有简编遮眼在,马牛犹得远襟裾。
【注释】:
(1)馀干:今属江西。史子固:史弥远,宋末为右丞相。知县:官名,县的行政长官。趋朝:到朝廷去。便舟:方便之舟,即小舟。见访:被访问。四绝句:指诗人写的四首诗,本意是叙旧情,所以用“次其韵”以相应和。
(2)岂无鱼雁懒传书:意谓书信往来,本是人情世故所必具的,难道我史弥远就没有鱼雁传书的本领吗?鱼雁,借指信使,书信。懒传书,意思是不常联系。
(3)枯蘖春风不用嘘:意谓自己虽已身居高位,却如枯树一样,没有生机,春风不能吹拂,需要别人嘘寒问暖了。(蘖,同“斮”。)
(4)只有简编遮眼在:意谓只有这些书简、文牍,才能遮挡住我的眼睛,使我暂时忘记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清静。
(5)马牛犹得远襟裾:意谓即使像马、牛这样的动物,尚且能远离尘嚣,何况人呢!襟裾,衣襟。这里比喻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亡之际,史弥远自余干知县任上赴京城赴任,路过友人处,友人来访,并请他写诗相赠。史弥远写了四首诗,友人又请他再作一首。他于是依韵作了此诗。诗中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为高官显宦,但内心仍保持着对平民百姓的关怀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岂无鱼雁懒传书,枯蘖春风不用嘘。”意为:难道我就没有鱼雁传递书信的能力吗?难道我就不需要别人来嘘寒问暖吗?这两句看似疑问,其实是作者的自问自答。“岂”字表明语气肯定,表示否定回答。“懒”字写出了自己不善于应酬、不愿与人来往的性情。“岂无鱼雁”,说明自己与朋友之间还保持着联系,只是这种联系方式不同罢了。“枯蘖春风不用嘘”,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联系方式的不同。因为书信往来,本是人情世故所必具的,难道史弥远就没有鱼雁传书的本领吗?当然不是。但自己却常常不主动写信,而是让友人来信,这正说明他并不善于应酬、不愿与人来往。
中间两句:“只有简编遮眼在,马牛犹得远襟裾。”意思则是说:只有这些书籍、文牍能够让我暂时忘却世俗的纷扰、争名逐利的烦恼而保持内心的清静。“只有简编遮眼在”,是说自己虽身处繁华世界,但心中却如同隐居山林一般清静。“马牛犹得远襟裾”,则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超俗之情,意思是说即使是像马、牛这样的动物,尚且能远离尘嚣,何况人呢!“襟裾”,这里指的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言下之意是说,自己虽身处官场之中,但心中却始终保持着对平民百姓的关心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尾联:“马牛犹得远襟裾,人生何异是萍蓬。”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是像马、牛这样的动物,尚且能远离尘嚣,何况人呢!而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像飘泊无定的浮萍、蓬蒿一样,随时都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呢?“何异是萍蓬”,语出《庄子·山木》:“且夫天地之专存也,万物载焉而不辞。……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是共存共荣的,但它们的命运却是各不相同的。就像水中的芥草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巨大的船只却需要水深才能承载一样。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之中,但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对平民百姓的关心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