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入华胥日未曛,博山何在宝香闻。
觉来但有南窗静,叶瘦花肥醉锦薰。
【注释】
迎春花:迎春,即春日,也指春天。此花在百花中开花最早,故称“迎春”。
华胥(xū):传说中的女子名,这里比喻美好的睡眠。
博山:香炉。
南窗:指东面的窗户。
锦薰:用香熏过的被子。
赏析:
《迎春花》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诗的首联写睡去时的美好梦境,颔联写醒来后的感受,颈联描写迎春花的特点,尾联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译文】
睡入华胥日未曛,博山何在宝香闻。
觉来但有南窗静,叶瘦花肥醉锦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从迎春花的外形和特点入手,先写了它那美丽的外貌;然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它那独特的香味;接着又写了它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最后又描绘出它娇嫩的叶子和肥美的花朵。
诗的前两联,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勾画出迎春花美丽、娇艳的形象。“华胥”,即美人的梦境,这里借指美好的睡眠。诗人说,自己刚刚睡下,太阳还没有落下去,便进入了这个美好的梦境。在这里,诗人巧妙地把迎春花比作一个美人,而把自己比作她梦中的人。“何在”一词,既表明迎春花就在自己的身边,又暗示出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诗人写到:“博山”二字,是指古代一种用香木制成的乐器,其形状如山。“宝香闻”,则是指迎春花散发出的香气,使人闻之心醉。这一联中,“宝香”“闻”二字更是将迎春花拟人化,仿佛迎春花也有了生命,有了感情,能够与人交流沟通。
诗的第三联,诗人由上两句的美景过渡到了自己的感受。“南窗”,指的是东面的窗户。诗人说,醒来后,只有南窗前的一片静谧。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被美景所陶醉的状态,而且通过这种状态,也反衬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再次回到对迎春花的描写。“叶瘦花肥”,是说迎春花的叶已经瘦弱不堪,而花儿却依然饱满鲜艳。这句诗既赞美了迎春花的美丽娇态,也为整首诗增加了一些哲理意味。诗人通过迎春花的“叶瘦花肥”与人的“叶瘦花肥”进行对比,暗喻了人生苦短,要珍惜时间,把握机遇的道理。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