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川出幽谷,等彼江汉深。
修然一派横,清澈寒士心。
有时对日光,圭棱灿星金。
沙砾谩自苦,安能蔽清泠。
我行正寒风,欲涤如烦襟。
念彼濯缨人,千载求知音。
【注释】
桐川:指桐城。江汉深:江水深。圭棱灿星金:像圭一样锐利的棱角闪烁着如金星般的光芒。沙砾谩(mán)自苦,安能蔽清泠:泥沙被淹没在清澈的水中。沙砾谩自苦,安能蔽清泠:沙砾被淹没在清冷的水里,怎么能够挡住水流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李嘉言的赞颂之作。诗中通过描写桐川的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决心。
首句“桐川出幽谷”,描绘了桐城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桐城位于安徽,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景色。这里的山水之景,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句“等彼江汉深”,则进一步强调了桐城的自然之美,将桐城比作深邃的江河。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哲理的领悟。生活就像一条江河,需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深沉和有内涵。
第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潭水的清澈和美丽。“修然一派横”形容水面宽广,波光粼粼;“圭棱灿星金”则是用比喻的手法,形容阳光照射下潭水反射出的明亮光芒,如同星星般璀璨夺目。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潭水的壮丽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激动。
第五、六句则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有时对日光”意味着诗人有时会静坐潭边,欣赏着阳光洒在水面上的美景;“圭棱灿星金”则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感受,他仿佛看到了阳光下的自己,如同一颗闪耀的星辰。这里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提升和追求真理的追求。
第七、八句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升华。“沙砾谩自苦,安能蔽清泠”,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沙砾被淹没在清澈的水中,无法阻挡水流,这与自己的追求真理、不断前进的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我行正寒风,欲涤如烦襟”则是诗人对自己坚定决心的表达。他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就像那凛冽的寒风一样,洗涤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念彼濯缨人,千载求知音。”诗人回忆起那些古代追求真理的人,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寻找一个真正懂他们的知音。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赞美,更是诗人自身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