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十二月华圆,何事今宵到处看。
春夏暖时无底白,雪霜凝处不胜寒。
酒肠缓放金樽倒,诗兴何妨玉漏残。
莫学时人贪酩酊,清光未澈已阑单。

【注释】

黄池: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何事:何用?

暖时:暖和的时候。无底白:没有雪的地方,就是“白”。

不胜寒:不能承受严寒的侵袭。

缓放:慢慢放开。

金樽:古代的一种酒器。

阑单:指残败不振。

【赏析】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此诗以“独酌”为题,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中秋节,在黄州的黄池江上赏月饮酒。全诗共五首,每首都写一个不同的方面,从不同角度来表现“独酌”的感受。

第一首:“一年十二月华圆,何事今宵到处看。”诗人以“一年十二月”概括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年华已尽的感慨。“何事今宵到处看”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第二首:“春夏暖时无底白,雪霜凝处不胜寒。”诗人以“春夏暖时无底白”形容雪花洁白如玉,而“雪霜凝处不胜寒”则描绘了雪花在寒冷天气下的洁白与坚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雪花的美丽与坚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品质。

第三首:“酒肠缓放金樽倒,诗兴何妨玉漏残。”诗人以“酒肠缓放金樽倒”形容自己的酒量好,能够畅饮无忧;而“诗兴何妨玉漏残”则表示自己的诗意盎然,无需担心时间流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态度。

第四首:“莫学时人贪酩酊,清光未澈已阑单。”诗人以“莫学时人贪酩酊”劝诫他人不要沉迷于酒精,因为这样会浪费美好的夜晚。同时,他以“清光未澈已阑单”来形容自己的孤独与落寞,表达了自己对孤独生活的无奈与哀伤。

这首诗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和对酒诗创作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独自饮酒赏月的独特感受。它不仅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已尽的感慨,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态度。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