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爽气溢长空,弦诵低昂月映栊。
济济青衿成鲁变,洋洋泮水咏洙风。
群儒篆刻空章句,百氏纷纭赖折中。
何日拔才空冀北,如今高誉满山东。
次韵申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新秋爽气溢长空,弦诵低昂月映栊。
济济青衿成鲁变,洋洋泮水咏洙风。
群儒篆刻空章句,百氏纷纭赖折中。
何日拔才空冀北,如今高誉满山东。
注释:
新秋:新的秋季。爽气:清爽的风气。
盈:充满,充满在。长空:天空。
青衿:古时读书人所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学生。
济济:形容人数众多,这里指代学者。
鲁变:指孔子周游列国时的遭遇。
洋洋: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这里借指孔子的教化。
百氏:指各种学派。
折中:指权衡、调和,这里指儒家学说。
拔:选拔。
冀北:河北地区。
评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纪念他的朋友程颢(字元丰)和其弟子杨时而作。程颢和杨时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们曾一同在河南洛阳的伊河岸边讲学,后来程颢去世后,杨时便专程到河南拜访程颢的学生苏东坡,并请苏东坡为他的老师撰写墓志铭,苏东坡便创作了此诗以记此事。
第一句“新秋爽气溢长空”,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新秋的气息充溢在天空之中。第二句“弦诵低昂月映栊”,描绘了学生们学习的情景,他们低吟诵读,月亮照亮了窗户。第三句“济济青衿成鲁变”描述了学生们的学术成就,他们的学识深厚,已经可以与古代的孔子相媲美。第四句“洋洋泮水咏洙风”则进一步描述了学生们的成就,他们的学问像泮水中的水一样浩如烟海,他们的学问也像洙水的风气一样流传四方。
这首诗通过赞美程颢和杨时两位学者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位学者的敬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