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诛赏,固非君所私。
太宗泣君集,意恐劳臣疑。
至公一以废,智术相维持。
哀哉功名士,汲汲尚趋时。
【注释】
- 天下有诛赏(诛:惩罚。赏:奖励): 指朝廷的奖惩制度,是公正无私的。
- 固非君所私(固:原本,本来。私:偏私。): 原本不是您个人的私心。
- 太宗泣君集(太宗: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李世民。李世民为建立唐朝立下赫赫战功,但当皇帝后,重臣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都对他有所忌惮,他为此十分忧心。):李世民担心朝中大臣因自己而心存戒备。
- 意恐劳臣疑(意:心里。恐:担心。劳:使…劳累。臣:对他人的谦称。疑:疑虑,猜疑):担心使那些忠诚于他的大臣因此而产生疑虑。
- 至公一以废(至公:至高无上的公理和正义。废:废弃,废除。):指朝廷将公正无私的治国原则废除。
- 智术相维持(智、术:智谋、权术。维持:保持,支持。):指朝廷通过运用智谋和权术来保持国家的稳定。
- 哀哉功名士(哀哉:可悲啊!):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感到悲哀。
- 汲汲尚趋时(汲汲:急于求成的样子,这里指急切追求功名利禄。尚:还,仍。趋时:趋附权势,迎合时势)。:对名利的追求之心仍然迫切。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清明、国家繁荣的期望以及对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的批判。诗中描述了李世民在登基后对朝中大臣的担忧,认为朝廷应该坚持至公的原则,而不是被权谋和智术所左右。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汲汲于名利的人的不满,认为他们过于追求功利,忘记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政治清廉、国家稳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