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古昔惟荒野,石险山深甲天下。
始闻魏将征蜀时,阁道通行有来者。
缘崖傍涧萦居止,风景宁将他郡比。
地稀平陆少稻梁,菽麦荞糜而已矣。
此土瘠薄不出谷,税廪不逾三百斛。
我朝设官屯戍兵,供亿常于左绵督。

【注释】

  1. 民谣:古代流传下来的歌谣。
  2. 龙阳:古县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西。
  3. 石险山深甲天下:石险,指地势险要,岩石险峻。甲天下,意思是在天下所有地方中最为突出。
  4. 阁道:古代建筑中用于运输物资的一种结构,通常位于高处,通过吊桥或索道连接地面和上层。
  5. 缘崖傍涧萦居止:沿着山坡、沿溪水边而建的房屋,环绕着居住的地方。
  6. 风景宁为他郡比:风景之美,难以与其他地方相比。
  7. 地稀平陆少稻梁:平陆,平坦的土地;稻梁,泛指农田中的农作物。
  8. 菽麦荞糜而已矣:菽,豆类植物的统称;麦,指小麦作物;荞,一种谷物;糜,指用豆、麦等制成的粥类食物。此句意谓这里的粮食主要是豆类、小麦、荞麦和小米等粗粮。
  9. 此土瘠薄不出谷:此土,指这里的土地;出谷,指产出谷物。此句意谓这里土地贫瘠,无法种植谷物。
  10. 税廪不逾三百斛:税廪,古代征收赋税时储存在仓库里的粮食;亩,计量单位,一亩约合六十平方尺。此句意谓税收不超过三百六十斤(约三百斛)粮食。
  11. 我朝设官屯戍兵:我朝,指明朝;设官,建立官职;屯戍,驻守边疆;兵,指军队。此句意谓明朝设置官员和军队驻守边疆。
  12. 供亿常于左绵督:供亿,指供给和供应;左绵督,指左布政使司的监督。此句意谓供给和供应物资的任务常常由左布政使司负责监督。

【译文】
龙阳古昔只有荒野,石头险峻山势深邃。
当初听说魏将征蜀时,阁道通行有来者。
沿着山坡、沿溪水边而建的房屋,风景之美难以比拟他郡。
这里的土地贫瘠不产谷物,征税不超过三百六十斤。
明朝设立官员和军队驻守边疆,供给和供应物资任务常常由左布政使司负责监督。

【赏析】
《民谣》描绘了龙阳县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状况。首句“龙阳古昔惟荒野”点明了这是一个荒凉偏僻的地方,接着以“石险山深甲天下”形容其地形特征,最后以“始闻魏将征蜀时,阁道通行有来者”交代了此地的历史背景。诗中通过描绘地理环境和历史事件,展示了龙阳县的独特风貌和重要性。第二联“缘崖傍涧萦居止”,生动地描绘了居民生活的环境,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第三联“风景宁为他郡比”表达了对龙阳县独特风景的赞美之情,强调其美丽景色的独特性和无可比拟性。第四联“地稀平陆少稻梁,菽麦荞糜而已矣”,揭示了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即土地稀缺,无法种植谷物,只能依靠豆类、小麦和荞麦等杂粮维持生计。第五联“此土瘠薄不出谷,税廪不逾三百斛”进一步印证了前文的经济状况,说明当地人民生活贫困,税收有限。最后一句“我朝设官屯戍兵,供亿常于左绵督”则反映了明朝时期对该地区的管理和治理情况,以及官府对于民生的关注。全诗通过对龙阳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既美丽又贫困的地区的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