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之水来蜀西,女红染丝上春机。可怜欲织未织时,思君意绪如乱丝。
乱丝尚可理,妾愁渺无际。寒窗轧轧千万梭,断魂随梭暗来去。
荡子醉花月,妾辜鸾镜妆。寒蛩只解趣机杼,争奈情如刀剑伤。
织成回纹诗,寄与白玉郎。愿郎勿弃置,上有双鸳鸯。
𩕚著双鸳鸯,忍教孤妾守空房。

【注释】

染丝:染色的丝线。春机:织布机的简称。锦江:四川一条大河,因产锦缎得名,也泛指四川一带。女红:女子所从事的纺织、刺绣等劳动。乱丝:比喻思恋之情如丝般纷繁。

译文

锦江之水来自蜀地,女红人将丝线染成春天的颜色。可惜她要织未织时,思念郎君的心绪如乱丝。

乱丝尚且可以理,可我的愁却无际涯。寒窗下千万梭子来回穿梭,我的心魂随梭飞来飞去。

荡子醉于花月之下,我辜负了鸾镜妆。寒蛩不知趣机杼之事,但奈何情意如此刀剑般伤人。

织成回纹诗一首,寄与白玉郎。愿郎不要弃置妾身,上面有双鸳鸯为证。

𩕚着双鸳鸯,忍教孤妾守空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个女子对丈夫远行的深切思念。

首句“锦江之水来蜀西,女红染丝上春机”点明了女主人公的地域和身份:在锦江流域的女子,以织作女工为业,其夫从军在外,所以女主人公正在给丈夫织制春衣,准备送他出征。

“可怜欲织未织时,思君意绪如乱丝。”此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其夫离家后,女主人公的心情。她本来想趁着春暖花开之时,把丈夫的衣物织好送来,可是想到即将远别的丈夫,她的心情十分复杂。“欲织未织”四字,道出了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思君意绪如乱丝”五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她的心绪之纷乱。

第三句“乱丝尚可理,妾愁渺无际”,进一步刻画了她那纷乱而难以排遣的愁思。“乱丝尚可理”一句,既是说“乱丝”是可以理清的,又是说尽管她的愁绪纷繁,但是只要细心地加以梳理,就可以找到排遣愁绪的方法。这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乐观精神,同时也表明了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决心。

第四句“寒窗轧轧千万梭,断魂随梭暗来去”写她夜深人静时的孤独生活:“寒窗”二字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轧轧千万梭”描写女主人公织布的情景,同时暗示了她内心的烦乱和不安。“断魂”一词用得极妙,它不仅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深沉的爱意,而且还传达了她在思念中所产生的痛苦和悲哀。

第五句“荡子醉花月,妾辜鸾镜妆”直接写丈夫的不忠:“荡子”即“荡妇”的代称。丈夫沉迷于酒色之中,忘记了妻子对他一片痴心,因此,女主人公只能独守空闺,独自面对寂寞的生活。“荡子醉花月”,说明丈夫沉溺于酒色之中,不再顾念妻子,这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而“妾辜鸾镜妆”一句,既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又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怨恨。

第六句“寒蛩只解趣机杼,争奈情如刀剑伤”进一步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寒蛩”即蟋蟀,以其善于鸣叫著称。在这里,它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虽然懂得织布机的原理,但却无法理解女主人公心中的悲苦,因此只能发出哀怨的声音。而“情如刀剑伤”则生动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刻骨仇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同时又揭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织成回纹诗,寄与白玉郎。愿郎勿弃置,上有双鸳鸯”是全诗的收尾。前两句写女主人公精心制作了一首诗送给丈夫,希望他能珍惜自己的才华和情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而后两句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深情期盼:“愿郎勿弃置”一句表明了她不愿让丈夫抛弃自己的念头;“上有双鸳鸯”一句则暗示了二人之间美好的婚姻关系。整首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爱恨交织的生活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