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移到龙溪东,两壁生云无数峰。
梦与文渊三峡水,共参金露九秋风。
万山恍对凝尘榻,五老仝携入室筇。
更问濂溪风共月,又移窗下到脑中。

【注释】

寄:寄寓,寄情。张宗玉:即张栻,字子宜,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湖南长沙人。他曾任湖南巡抚兼国子祭酒,与朱熹、吕祖谦等有密切交往。此诗为他在龙溪(今江西南昌)任职时所作的咏庐山之作。“梦与”句:以梦游三峡之水,参悟金露之秋的意境来写庐山的秀美。“万山恍对”句:以万山如在凝尘榻上,五老入室筇杖来写庐山的幽静。“更问濂溪”句:以濂溪之风与明月共照,又移窗下到脑中来写庐山的神奇。

【赏析】

这是一首咏庐山的七言绝句。

首联:“庐山移到龙溪东,两壁生云无数峰。”

首句点明题意,将庐山比作移步换景的仙境。第二句则描绘出一幅庐山的全景图。“移到”,是说庐山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庐山变成了龙溪东侧的庐山;“两壁生云”,则是说庐山的两面山壁都生长着云雾缭绕的山峰。这一联,既写出了庐山景色的壮丽,也表现了作者对庐山的喜爱之情。

颔联:“梦与文渊三峡水,共参金露九秋风。”

这一联则是作者运用想象来描绘庐山的美景。“梦与文渊三峡水”,是指作者在梦中梦见自己来到了三峡之滨,看到了那波涛翻滚的江水。“共参金露九秋风”,则是说作者和那些仙鹤一起,共同参悟了金露之秋的意境。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庐山的神秘感和敬畏之情。

颈联:“万山恍对凝尘榻,五老仝携入室筇。”

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幽静之美。“万山恍对凝尘榻”,是以万山如在凝尘榻上来形容庐山的寂静。“五老仝携入室筇”,则是说五位仙人携带筇杖一起进入庐山,使得整个庐山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这两句诗既表现出了庐山的宁静,也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崇敬之情。

尾联:“更问濂溪风共月,又移窗下到脑中。”

尾联则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更问濂溪风共月”,是指作者再次向濂溪问道,希望濂溪能够与他一同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又移窗下到脑中”,则是说作者希望能够将庐山的美丽景色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中。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庐山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庐山形象。同时,诗人的情感也贯穿始终,展现了他对庐山的深厚感情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