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钺天教锦故乡,公心泉石不旗常。
沙堤正自恐不免,野渡安能久退藏。
羡子白刘从绿野,顾予鸡犬愧旌阳。
衮衣会趁春风入,野服犹堪谒道傍。
【注释】
授钺:授予军权。天教锦故乡:上天赐给的锦绣家乡。公心泉石不旗常:你的胸怀像泉水一样清纯,像山石一样坚贞。沙堤:泛指水边的平地。恐不免:担忧不能免除灾难。野渡:泛指荒野渡口。安能久退藏:怎能长久隐居。羡子:羡慕他。白刘:指晋代的张华、陆机等人,他们的诗作多用五言体。绿野:原为汉乐府《江南》篇名,这里比喻孙山长的故乡。顾予鸡犬愧旌阳:我惭愧得像扬雄,因为曾为王莽效力。《汉书·扬雄传》:“扬子云少而好学,游于京师,观太子宫,遂通五经,贯六艺。”扬雄曾为新莽朝作过宰相,因王莽称帝后,他上书劝谏而被放逐。所以“愧”,是说惭愧自己不如杨雄那样有节操,能为正义事业献身。衮衣:《诗经·小雅·采薇》:“于嗟女兮,无余怨绪;于嗟女兮,无与士违。”王褒《洞箫赋》:“乘春和兮升堂,冠衮衣兮端章。”衮衣即官服。会趁春风入:趁着春风去拜见皮参政。会,恰逢,适逢。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赞美送别的对象孙山长(名不详),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之情。
开头两句写朋友归乡。诗人在送别时,首先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称赞对方胸怀宽广,不受名利之累,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赞美和高度信赖。
第三句写孙山长归隐田园,诗人感到担心。这既是对朋友的关心,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忧虑。
第四句写孙山长期隐居生活,难免有孤独之感。但诗人却认为孙山长仍可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这就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信任和对其才能的充分相信。
第五句写诗人自叹不如。诗人认为自己不如扬雄那样有节操,能为正义事业献身。这既表现了诗人的谦虚态度,也表达了他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写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在告别时,祝愿孙山长能像扬雄一样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