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花昨夜为谁开,谁笑泉田处士来。
不染一尘宜宝界,长如三月似天台。
频摇麈尾频挥翰,每看蟾轮每举杯。
和气满堂春拍拍,灯花昨夜为谁开。
【解析】
此诗是程说和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唐代文人宴会聚会时吟咏春光,抒发志向的名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语言流畅。
首句“灯花昨夜为谁开”,以灯花的开放比喻自己的抱负得以实现而感到欣喜。
次句“谁笑泉田处士来”承接上句,进一步写自己的喜悦。“谁”字既指自己,也暗指他人。“泉田处士”,指陶渊明。陶渊明曾隐居南山脚下的田园,故称其为“泉田处土”。
三、四两句“不染一尘宜宝界,长如三月似天台”用比喻手法描写桃花源中景物之美。其中“不染一尘宜宝界”是指这里没有世俗的尘埃污染,是一个纯净的世界。“长如三月似天台”是指这里的景色如同春天一般美好,宛如天上的天堂。
五、六句“频摇麈尾频挥翰,每看蟾轮每举杯”是诗人饮酒赏月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频摇麈尾”“每看蟾轮”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赏月、饮宴的情景。
最后两句“和气满堂春拍拍,灯花昨夜为谁开”总结全诗,既是对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满堂充满了和谐之气,就像春天的阳光拍打着窗户。昨晚的灯花又开了,是谁在为这个美好的时刻而高兴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昨夜灯花开放,为谁开?为谁开?
谁笑我陶渊明来到这世外桃源!
这里没有尘埃,像宝界的净土,
这里长满了春天,像天上的瑶台。
频频摇动拂尘,频频挥动羽扇,
常常欣赏明月,经常举杯畅饮。
春风拂面,阳光照窗,
昨夜灯花为何开放?
赏析:
此诗是一首即兴之作。诗人于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之时,邀集宾客赏月宴乐,酒酣兴发,遂赋七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借赏月之机抒发怀抱。
首联以灯花喻己,言灯花昨夜盛开,是为自己而开的。诗人把一个平常的夜晚写得有声有色,富有情趣。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将桃花源比作“宝界”,与上文提到的“泉田处士”相照应。诗人赞美桃花源中没有尘埃污染的自然环境之美以及四季长青的景象。
颈联以“尘衣”自谦,说自己虽身处尘世之中,却能保持高洁的品行和超然的心态,这与上文所说的“不染一尘”相呼应。
尾联写诗人在赏月宴饮之际的心情。诗人在月光下举杯畅饮,不时观看月亮的变化,感叹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语言简练自然,意境清幽宁静,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