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光韵管弦,琴书独上馆头船。
箧中未有西湖句,阙下曾传乐府篇。
名胜难逢分手易,游从虽晚服膺先。
有如尚待金门诏,须访南湖桂隐仙。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中“格式要求”的“格式”指什么。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情感、手法等,最后指出其艺术特点即可。
“二月春光韵管弦”,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二月初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管弦乐器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这一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它概括了送别友人的时令、景物及气氛。
“琴书独上馆头船”,写友人陈西老将要远行的情状。友人即将登上舟船,独自去游西湖,而自己则坐在书斋前的小船上,手不释卷,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朋友乘船离去。
“箧中未有西湖句,阙下曾传乐府篇”,点明友人陈西老将要去的地方——杭州西湖。他虽没有写出过赞美西湖的名句(佳句),但曾经在朝廷上作过乐府诗,为皇帝所赞赏。这里用“箧中未有西湖句”来表示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之情,用“阙下曾传乐府篇”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之意,希望陈西老能在朝廷上再作乐府诗,得到皇上的赏识。
“名胜难逢分手易,游从虽晚服膺先”,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西湖美景名山胜水难以一饱眼福,今日难得与友人同游共赏,只得依依不舍地与友人分手。
“有如尚待金门诏,须访南湖桂隐仙”,“有如”犹“倘若”,“尚待”犹“等待”。“金门诏”代指南宋宰相赵鼎,他在朝任宰相时推荐过辛弃疾,后被秦桧陷害贬谪,死后又追赐“申公”之号。“桂隐仙”指辛弃疾,字幼安。据史载,辛弃疾晚年隐居于带湖之滨,自号“白石道人”。
【答案】
译文:
二月春天景色美丽迷人,管弦乐器奏出悦耳的乐曲。独自登舟,手不释卷地观赏西湖美景。友人陈西老将要远行,我没有为他写过赞美西湖的诗文。曾在朝廷上作过乐府诗,为皇上所欣赏。今日难得同游共赏西湖美景,只得依依不舍地与友人分手。假如我能得到朝廷上的推荐,定要去寻找隐居在南湖一带的辛弃疾,向他学习。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送别友人陈西老的情景。全诗分三段,第一段点明时令、地点和气氛;第二段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三段表达自己的愿望。
首联写景:“二月春光韵管弦。”二月初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管弦乐器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图画。诗人用“春光”、“管弦”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写送别作了铺垫。
颔联写别情:“琴书独上馆头船。”友人即将登上舟船,独自去游西湖,而自己则坐在书斋前的小船上,手不释卷地注视着朋友乘船离去。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的孤单寂寞;一个“上”字写出了友人的悠然自得;一个“独”“上”“离”三字,将送别的情境推向高潮,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颈联写惜别之情:“箧中未有西湖句,阙下曾传乐府篇。”友人虽然还没有写出赞美西湖美景的名句,但是曾经在朝廷上作过乐府诗,为皇上所赞赏。这里用“箧中未有西湖句”来表示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之情,用“阙下曾传乐府篇”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之意,希望陈西老能在朝廷上再作乐府诗,得到皇上的赏识。
尾联写期望之情:“有如尚待金门诏,须访南湖桂隐仙。”“有如”犹“倘若”,“尚待”犹“等待”。“金门诏”代指南宋宰相赵鼎,他在朝任宰相时推荐过辛弃疾,后被秦桧陷害贬谪,死后又追赐“申公”之号。“桂隐仙”指辛弃疾,字幼安。据史载,辛弃疾晚年隐居于带湖之滨,自号“白石道人”。
此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无限惜别之情,以及渴望早日得到朝廷的重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