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起顿两三峰,石窟门边有断龙。
致爽君能豪拄笏,策疲我愧老支筇。
论诗句句谐唐律,举酒时时敌汉钟。
谢客分留馀物色,可能无意更形容。
【注释】:
迢迢起顿两三峰,石窟门边有断龙——山势高峻,峭壁如削,远望犹如断龙盘曲。
致爽君能豪拄笏,策疲我愧老支筇——你潇洒自如,可以挥动笏板;而我却因劳累而感到惭愧,只好拄着拐杖。
论诗句句谐唐律,举酒时时敌汉钟——你谈论的诗词句子,都和唐朝的律诗相合,举杯饮酒时,常常能够和汉朝的《汉宫秋》相比肩。
谢客分留馀物色,可能无意更形容——谢安(字安石)将客人留下,让他欣赏余下的美好景色,或许他并没有特意要再进行描写。
赏析:
叠用韵酬常之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是一首酬答之作,也是一篇咏叹之作。诗中对友人赞赏不已,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敬慕之情。
首句“迢迢起顿两三峰”,描绘了山峰巍峨、高耸入云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峰的气势与威严。第二句“石窟门边有断龙”,则以龙为喻,形容山岩的险峻与奇特,让人仿佛看到了一条矫健的龙在峭壁上盘旋飞舞。这两句一问一答,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既有赞美之意,又不失风趣。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第三句“致爽君能豪拄笏”,意指友人洒脱自如,能够挥舞着笏板应对各种场合;而第四句“策疲我愧老支筇”,则是说诗人因劳累而感到惭愧,只能拄着拐杖行走。这两句通过对比自己的状态与友人的状态,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与羡慕之情。
诗人转入对友人诗词创作的评价。第五句“论诗句句谐唐律”,意指友人的诗词作品,每一句都与唐朝的律诗相合,既符合音韵规律又遵循诗意表达。第六句“举酒时时敌汉钟”,则是说诗人在饮酒时,常常能够与汉朝的《汉宫秋》相提并论。这两联通过赞颂友人的才华与学识,进一步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最后两句“谢客分留馀物色,可能无意更形容”,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期待与祝福。这里“谢客”指的是谢安,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留下美好的景物供后人欣赏;同时,“无意”则表明诗人并不希望友人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才情与学识,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同时,诗人在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