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人生漫百营,思量蒲柳岂长青。
四时代谢真邮传,百岁光阴寄客亭。
眼底浮华非我有,静中真乐要人听。
故吾不惜全还我,二十三前是白丁。

注释:

1 自和: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1. 扰扰人生漫百营:人生在世,如同战场上的百营,纷扰不断。这里用“百营”比喻人生的复杂多变,形象地描绘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纷争。
  2. 思量蒲柳岂长青: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即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如蒲柳,其生命力是短暂的,难以长久不衰。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3. 四时代谢真邮传:自然界的四季更替,就像邮传系统一样,迅速而有序。这里的“邮传”比喻自然的更迭,强调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也暗指人生的有限性和转瞬即逝。
  4. 百岁光阴寄客亭:百岁的光阴,如同寄托于客亭的书信,无法自主选择去向,只能被动等待。这里的“客亭”象征着人生的驿站,寓意着人生旅途的孤独与无奈。
  5. 眼底浮华非我有:眼前的繁华世界,并非属于诗人自己。这里的“浮华”指的是表面的繁华和名利,“眼底”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一切的清醒认识。
  6. 静中真乐要人听:只有在宁静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这种快乐是需要他人来倾听和理解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和真实快乐的追求。
  7. 故吾不惜全还我,二十三前是白丁:既然我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没有必要再回头去追求那些曾经被视为平凡无奇的东西。这里的“故吾”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二十四前是白丁”则是一种自嘲和幽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信和自豪。

赏析:

《自和》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反思的诗。诗人通过对人生的观察和感悟,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观点和问题。首先,他以“自和”为题,表明这是一首自我对话的作品,通过抒发内心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诗歌中通过使用“扰扰人生”、“蒲柳岂长青”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纷繁复杂和生命的短暂易逝。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思考。

诗中运用了自然现象“四时代谢”,比喻人生的变迁与无常。这一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脆弱与易变,以及面对无常应持有的态度。

通过“眼底浮华”和“静中真乐”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平衡的追求。他认为只有当心灵达到一种内在的宁静状态时,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

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诗人以“二十三前”作为参照点,展现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这种自信和乐观的态度,使得整首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自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诗作。通过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对后世读者的一种启迪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