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千尺深,而无一寸波。
古桧荫其旁,愔愔长铜柯。
明堂一柱难,如此梁栋何。
匠石久袖手,高岑郁峨峨。
天风一披拂,剑佩相戛磨。
不愿为阿房,千门贮秦娥。
愿作寒士庇,渠渠共婆娑。
吁嗟不相贷,飞轮迫羲和。
谁欤荐轮囷,万牛未为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把握诗句中重要意象和炼意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全诗进行细致分析,然后指出其艺术特色。首先,从结构上来看,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由八句组成,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和谐的整体。其次,从语言上看,此诗用词简洁,但内涵丰富。第三,从内容和思想情感上看,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古井千尺深,而无一寸波”,这是诗人对于现实的感叹。在现实中,有很多的人像这深不见底的古井一样,表面上平静而深沉,但却没有一丝波澜。诗人在这里用“古井”比喻那些表面平静、内心却充满矛盾的人,用“无一寸波”来形容这些人表面上的平静与内心的空虚,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古桧荫其旁,愔愔长铜柯”,这是诗人对于古代人物的评价。在古代,人们往往以古为师,以古为镜。诗人在此用“古桧”来比喻那些品德高尚、坚守节操的人,用“长铜柯”形容这些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通过对这些古代人物的描绘,赞美了他们的品德和精神风貌。
“明堂一柱难,如此梁栋何”,这是诗人对于古代建筑的评价。在古代,明堂作为国家的重要建筑,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权威。然而,诗人认为这样的明堂柱子虽然坚固,但并不能代表梁柱的坚实。这里的“梁栋”指的是国家的政治支柱,诗人通过对比古代明堂的柱子与梁柱的不同,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
“匠石久袖手,高岑郁峨峨”,这是诗人对于工匠技艺的赞誉。在古代,工匠们以其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他们的作品常常被后人传颂。然而,诗人对此并不满足,他认为真正的工匠应该像匠石一样,能够不断创新和进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美好的作品。这里的“高岑”指的是高山峻岭,象征着艰难险阻,而“郁峨峨”则是形容高山峻岭高大而雄伟的样子。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工匠技艺的赞赏和对创新精神的追求。
“天风一披拂,剑佩相戛磨”,这是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描绘。在古代,人们常常将自然现象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诗人用“天风”来比喻大自然的力量,用“剑佩”来形容人的品格和气质。诗人认为,只有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的人才能像剑一样锋利无比,经得起风吹浪打;只有拥有高尚品质的人才能真正地欣赏和理解大自然的美。
“不愿为阿房,千门贮秦娥”,这是诗人对于统治者的讽刺。在古代,阿房宫是秦始皇建造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宫殿,它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然而,诗人认为这些统治者并不珍惜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是将其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里用“阿房”代指统治者,用“秦娥”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权力而不惜牺牲他人的人们。诗人通过对这些统治者的讽刺,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公正和平的渴望。
“愿作寒士庇,渠渠共婆娑”,这是诗人对于普通人的期望。在古代,寒士通常是指没有固定住所、生活贫困的人。诗人在此用“寒士”来代表普通人,表达自己对于他们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诗人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庇护普通人的人,让他们在困境中能够得到帮助和关爱。这里的“渠渠”形容声音悠扬悦耳的音乐,而“婆娑”则是形容舞蹈优美动人的样子。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能够成为普通人庇护者的自豪和期望。
“吁嗟不相贷,飞轮迫羲和”,这是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古代,飞轮是计时的一种工具,它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时间的流逝。然而,诗人认为时光如飞轮般迅速流转,不可阻挡,只能叹息自己的无能为力。这里的“飞轮”代指时间,而“羲和”则是指太阳神驾车的骏马。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谁欤荐轮囷,万牛未为多”,这是诗人对于人才选拔机制的质疑。在古代,选贤举能是一个重要的制度,但是这个制度是否真正能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呢?诗人对此表示怀疑。这里的“轮囷”形容人才出众,而“万牛未为多”则是说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人才,也未必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才选拔机制的质疑和对公正平允的追求。
【答案】
译文:
深深的古井不见水波,千年古桧荫蔽旁边;
明堂柱子难以支撑,梁栋又有何人可比!
匠石久袖手,只愿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巅;
飞轮急驰而过,我愿像阿房宫中的秦娥那样自由自在。
宁愿做平民百姓的庇荫者,也不去羡慕富贵人家;
宁愿做寒士之妻,也要自由快乐地生活。
可惜啊!时不待我,飞轮已迫近太阳神羲和!
谁能推荐我登上轮囷之峰,即使万牛也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