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霜之忍有至慈,一片到地五谷滋。
所以腊中重三白,史讥失时书直辞。
我公卧护北门北,百姓爱公如爱日。
及冬祷雪乃爱民,若有鬼神宜率职。
要晴要雨天必从,玉山何独閟烛龙。
一夜风师擘冰絮,坐使东国成雪宫。
晓起清愁无复有,如在春风饮醇酒。
欲歌零雨劳公归,正尔补天须妙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所作的五言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
首联“雪霜之忍有至慈,一片到地五谷滋。” 描述了天地间对寒冷的忍耐以及这种忍耐带来的慈悲之心,大地上的万物因为这场雪而得以生长。这里的“雪霜之忍”指的是大自然面对寒冷的态度,而“至慈”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赞扬。
颔联“所以腊中重三白,史讥失时书直辞。” 进一步解释了前一句的意思,强调了在冬季里,人们对于丰收的期待,以及这种丰收与历史记载中对于农事失败的指责之间的矛盾。
颈联“我公卧护北门北,百姓爱公如爱日。” 描绘了刘观在北门守护的情景,他就像太阳一样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这表达了人民对刘观的爱戴之情。
尾联“及冬祷雪乃爱民,若有鬼神宜率职。” 则转向了自然现象——冬天的雪。这里暗示了刘观通过祈祷和行动来保护民众,就像神灵一样公正无私。
最后两句“要晴要雨天必从,玉山何独閟烛龙。” 是对天气变化的描写,暗示了天气变化无常,如同神话中的玉山和烛龙一般神秘莫测,但最终都会被揭示出来。
整首诗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刘观的形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疾苦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