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娩名家早结缡,伯鸾初怪嫁时衣。
半生已觉人间梦,九死犹知俗习非。
日永春风漾蘋藻,夜寒霜月落庭闱。
稽山会葬人归后,千古苍官守翠微。
【注释】
傅夫人陈氏挽词:为陈氏写的挽词。婉娩名家早结缡(lí,古代女子的发饰):“婉娩”是形容女子柔媚娴静的样子。“名家”是指名门之女;“结缡”是古时女子出嫁时的一种仪式,即男左女右各执一端,合而为一体,象征着夫妻关系的成立。“伯鸾”是孔子弟子伯牛,字子夏;“初怪”是刚开始感到意外的意思,指陈氏嫁给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人间梦”:指人生如梦。“俗习非”,指世俗习俗不合道义。“日永”:指天长日久。“春风漾苹藻”:春天,江上绿草如茵,水边苹藻生香,风轻轻吹过水面,波纹荡漾。“夜寒霜月落庭闱”(庭闱:庭院),夜晚,冷月皎洁,洒在庭院中。“稽山会葬人归后”,稽山:地名,今浙江绍兴附近。相传孔子死后葬于鲁城东南二十里之泗水之上。这里用孔子的墓地作比喻。“苍官”:指孔子。“守翠微”:守住孔子墓地上的翠微峰。
【赏析】
这首诗是陈氏挽夫之词。全诗抒发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婚姻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开头两句,诗人以赞美之词赞颂了丈夫与妻子的美满婚姻。“婉娩名家早结缡”,意谓妻子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就与丈夫结为连理。接着诗人又从时间的角度来强调他们的婚姻生活的早定:“伯鸾初怪嫁时衣”。据《列女传》记载,伯鸾的妻子女蜗(即陈国大夫仲尼的弟子)与孔子结婚时,孔子的母亲曾说:“你的女儿要嫁给一个圣人,应该先让他穿上儒服。”然而伯鸾并没有这样做。后来伯鸾死了,孔子非常悲痛,他的母亲感叹地说:“真遗憾!我当初的话竟然没有说对呀!”可见他们的婚姻是多么的美满。
第三、四句,诗人转而抒发自己对于这桩婚姻的看法。“半生已觉人间梦,九死犹知俗习非”,意思是说自从成婚以来,她经历了人生的大半时光,但总觉得像是一场梦幻一样虚幻,虽然经历了生死离别,却仍然觉得那些世俗的习惯不值得去做。“人间梦”一词既表达了对这段婚姻生活的感受,也暗示了她的内心对于婚姻的不认同。
第五、六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场景。“日永春风漾蘋藻,夜寒霜月落庭闱”,这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既有春风拂面的惬意,也有秋夜寒冷的凄凉。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还有着诗人内心的哀愁:“日永”与“夜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的痛苦感受。“蘋藻”是水中漂浮的浮萍与水草,“庭闱”是庭院中的门廊。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表现了她对于家庭、亲情的眷恋。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回到对亡夫的回忆和悼念上来。“稽山会葬人归后,千古苍官守翠微”,意思是说在亡夫被安葬之后,还有人继续守护在他的墓地周围。这句诗既表现了亡夫的伟大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对他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亡夫的无尽哀思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