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兰出众草,岁晚不可采。
幽幽涧底松,独立色不改。
成都有云昆,达识我所骇。
形骸判土木,轩冕那能浼。
端怀三釜养,尚赞百里宰。
人方笑渠聋,我独悲众瞆。
经行阊阖里,指述纷稚艾。
爱之不可见,暮色生寒霭。
一区已有宅,三径可无待。
他年归去来,垂白看戏彩。
林园日成趣,鸡犬亦自在。
回看是非场,蛮触谁胜败。
收身要闲健,肯坐老病悔。
我亦钓横塘,相望渺云海。

【注释】

  1. 猗兰:即《猗兰操》,古代的乐府歌曲。出众草:出类拔萃,超出群芳。
  2. 岁晚:一年快结束时。不可采:不能采摘。
  3. 涧底松:涧底的苍松。独立色不改:独自挺立,颜色不变。指松树在严寒中依然屹立不倒。
  4. 成都:古地名,今四川成都。云昆:这里代指杨县丞。
  5. 形骸判土木:形容人的身体像泥土一样,与自然同化。
  6. 轩冕:指官服和帽冠,这里指官位或官职。那能浼:怎么能玷污。
  7. 端怀:端正的心态,这里指清高廉洁。三釜养:三餐之食,供养三釜(古代一釜为容量单位,一釜约等于一斗)。
  8. 百里宰:地方长官。百里,泛指地方。
  9. 蛮触:指世间的人事物。
  10. 收身:修养身心,指归隐山林。闲健:闲适强健。
  11. 相望:彼此遥望。渺云海:比喻遥远、渺茫。

【译文】
猗兰一曲,出自出众之草,但到了年暮却已不能采摘。涧底松树,孤独挺立,色彩依旧不改。成都有位云昆先生,见识卓绝令我惊叹。身体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官服帽子怎能污损。端正心怀,一日三餐自给,还称赞地方长官的贤明。世俗之人嘲笑他耳聋,我独感叹众生愚昧。行经阊阖里,指点述说纷纭琐事。爱它却看不见,黄昏时分生出寒霭。自有一处宅院,无需再等待第三处。将来归隐林园,垂白之时看戏彩。林园日成趣事,鸡犬也自在安详。回头望去是非场,天下万物谁胜谁负?修身要闲适健康,岂能因年老多病而悔恨?我也喜欢钓鱼横塘,遥遥望着云海茫茫。

【赏析】
此诗通过咏叹杨县丞的高尚品质和美好人格,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全篇以物喻人,借古讽今,寄寓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以“猗兰”起兴,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然而,诗人并没有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而是继续深入探寻其背后的原因。颔联通过描写涧底松树的坚韧不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颈联则转向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杨县丞,通过对他的品评,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追求。
诗的中间四句主要写诗人自身的志趣和生活态度。他认为人应该像大自然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因此,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求过上清贫简朴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也展示了他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摆脱世俗的困扰,回归自然,过上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同时,他也期待自己能够在晚年时期,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世人传颂的美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诗人通过对杨县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