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空叠石何嵯峨,世传其名曰堆婆。乃在浙岭之巅,吴山之阿。
我来于此少憩息,借问父老元如何。父老为言五代时,有婆姓方氏结茅岭巅两鬓皤。
为念往来渴,均施汤水无偏颇。行人以此尽感激,婆言吾亦期无他。
早晚吾骨只堆此,愿将一石堆吾坡。尔来迄今四百载,行人堆石不少差。
我亦拾石堆其冢,既行且叹复逶迤。今冢之高过百尺,堆石亦已岂虚过。
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古人一饮在必报,如此传说夫岂讹。
吁嗟俗世人,乃道无恩波。反恩以为雠,此语愚已多。
我适来此秋向晚,满屦霜叶仍吟哦。因笔记此堆婆石,慷慨为赋堆婆歌。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堆婆石:指位于浙岭山顶的方姓婆母墓,传说中她以施舍给行人水为名。
- 撑空叠石何嵯峨:形容方婆墓周围的石阶非常陡峭。
- 世传其名曰堆婆:民间相传她被尊称为“堆婆”。
- 乃在浙岭之巅:堆婆墓位于浙江的高山之上,即浙岭山。
- 吴山之阿:吴山的旁边。
- 我来于此少憩息:诗人来到此地休息。
- 借问父老元如何:询问当地的父老,他们是怎么讲述这个传说的?
- 五代时 有婆姓方氏结茅岭巅两鬓皤:在五代时期(907-960年),有一位姓方的婆母在浙岭之巅搭建了茅草屋,她的两鬓已经斑白。
- 为念往来渴:为了顾及过往行人的需要而提供水。
- 均施汤水无偏颇:不分厚薄,平等地给予。
- 行人以此尽感激:行人因为这种恩惠而感激不尽。
- 婆言吾亦期无他:婆母说她也期待没有其他要求。
- 早晚吾骨只堆此:早晚我的骨头也只会堆在这里。
- 愿将一石堆吾坡:希望用一块石头来堆砌我的土地。
- 尔来迄今四百载: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年了。
- 行人堆石不少差:行人在此处堆放石头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 我亦拾石堆其冢:我也捡石头堆积在她坟上。
- 既行且叹复逶迤:行走之间感慨万千,又继续前行。
- 今冢之高过百尺,堆石亦已岂虚过:现在的坟墓高度超过百尺,堆砌的石头也不至于浪费。
- 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才知道恩情像一滴水一样微小,却能长久存在,不会磨灭。
- 古人一饮在必报:古人一旦接受恩惠一定会回报。
- 如此传说夫岂讹:这样的传说不应该是错误的。
- 吁嗟俗世人,乃道无恩波:感叹世俗之人,竟然把恩情当做仇怨。
- 反恩以为雠:反而把恩情看作仇怨。
- 此语愚已多:这种说法我已经听多了。
- 我适来此秋向晚,满屦霜叶仍吟哦:我正好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个地方,鞋子里都是霜叶。
- 因笔记此堆婆石:因此记下了这段关于堆婆的故事。
- 慷慨为赋堆婆歌:我为此写下了一首《堆婆歌》。
赏析:
《堆婆石》这首诗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古代贤妇的形象及其与人们的互动关系,体现了人们对善行的赞美和对道德行为的尊重。诗中的方婆,一个普通但伟大的女性形象,以其简朴的生活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感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善行的重视以及对道德行为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