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遍阑干指顾间,吟身恨不早生翰。
几多风月闲中占,一望江湖眼界宽。
胥浪掀天秋际阔,逋梅得月夜深寒。
有时听得渔歌晚,惊起沙鸥雪一团。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登高远望,感叹自己生不逢辰;颔联写诗人在闲适的山水中吟咏、观赏风景,抒发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以胥浪掀天、逋梅得月等典故,表现诗人豪迈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尾联写诗人听到渔歌,被渔人的歌声所感动,从而引起联想,联想到沙鸥因雪团而惊飞的景象。全诗情感饱满,意境开阔。
【答案】
译文:
倚遍阑干指顾间,吟身恨不早生翰。
几多风月闲中占,一望江湖眼界宽。
胥浪掀天秋际阔,逋梅得月夜深寒。
有时听得渔歌晚,惊起沙鸥雪一团。
赏析:
此诗为七律。诗的前两句是作者登上高处后,放眼四望所见的景色。“倚遍阑干指顾间”,意思是说,我站在楼上,手扶着栏杆,四处眺望,直到日落西山。“指顾间”,意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吟身恨不早生翰”,意思是我多么希望早早地得到毛笔,把眼前的美景记下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渴望用文字记录下眼前美好风光的心情。
第三句“几多风月闲中占”,意思是说,我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美丽的风景,领略到了风月的美好。“闲中”,意思是说在空闲的时候,在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占”,意思是说占据、享受。“几多风月”是说有多少美好的风景,多少优美的景色。“闲中占”,意思是说在闲暇的时候享受着美好的风景。“一望江湖眼界宽”的意思是说,我放眼望去,整个江海都是我的心胸。“一望”,意思是指远望。“一望”,“一目”,是说眼睛,“江湖”是说江河湖泊。这句诗表达出了作者胸怀壮志,心有抱负,希望像广阔的江河湖泊一样,能够包容万象。
第四句“胥浪掀天秋际阔”。意思是说,大浪翻滚,如同天崩地裂一般。“胥浪”,是水势浩大的波浪。“秋际”,意思是指秋天的边际,也就是秋末。“胥浪掀天”,形容波浪翻腾如山,声势浩大,好像要把天地掀开来一般。这一句写出了大自然的雄浑气势。“秋际阔”,意思是秋末时分,天气渐凉,水面宽广。这句诗写出了秋天景色的特征。
第五句“逋梅得月夜深寒”。“逋梅”,即逋梅,传说中的一种梅花。它生长在高山之巅,四季常青。因为这种梅花不与众花争艳,所以人们称它为逋梅。“得”,意思是说拥有。“月夜深寒”,意思就是说在月光洒满大地的夜晚,寒气逼人。这句诗描绘出梅花在夜色中独自绽放的幽静景象。
第六句“有时听得渔歌晚”。“时”的意思是指时而,偶尔。“渔歌”,就是渔民唱的歌声。“晚”是时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偶尔可以听到渔民在晚上唱的歌谣。“闻渔歌晚”,意思是说在晚上可以听到渔船上传来悠扬的歌声。这句诗描写了渔民的生活情趣。
最后一联“惊起沙鸥雪一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听到渔歌,沙鸥受到惊吓,纷纷飞起来,在空中盘旋。“雪一团”,意思是说沙鸥飞得太高了,像一团雪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雪团比喻成一群沙鸥。这一句诗描绘了一幅沙鸥受惊飞起的动态画面。
这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开阔,情感充沛。诗人在描写自己的情感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让人读来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