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成御服进君王,雾縠云绡叠雪香。
却效葛覃躬节用,不忘浣濯旧衣裳。

【赏析】《全唐诗》录此诗于卷七百九十二,题作“端午日赐群臣”。据《唐会要》卷三八《端午》,玄宗以端午赐群臣,并撰五言四韵诗一首,中云:“圣代复元正,皇心大悦怿。赐臣双彩丝,百辟随珂佩。戴以金为枝,愿身长茂叶。何以报圣恩,薄能陈宿德。”

此诗当是仿效玄宗所作,故其内容与所引诗篇相类。

首句“裁成御服进君王”,谓裁剪成皇帝的礼服进呈给君王(即玄宗)。“裁”字承上“裁制”、“裁度”,而“进”字则承下“赐”、“献”。“裁成御服”,即指制作、裁剪出皇帝的礼服,以供朝廷使用。“进君王”犹言献君王。

次句“雾縠云绡叠雪香”,谓云雾般的绸缎和云朵般的纱罗,层层叠叠散发出雪白的清香。“雾縠”、“云绡”都是织品,用来形容衣服的质地。“縠”本指绉纹,此处泛指细薄的丝织物,“云”喻指轻纱或丝绸,用以形容衣物之华贵。“香”字既点明服饰之精美,又暗示其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三句“却效葛覃躬节用,不忘浣濯旧衣裳。”谓却效法古代贤妻良母的美德,亲自节俭地使用物品;不忘记洗涤旧衣旧裳,以示节俭之意。“却效”、“不忘”均表转折,意在强调自己的做法。“葛覃”语出《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矢其仪。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矢其革。维鹊巢之时,维鸠在桑,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巢之时,维鸠在桑。”此乃古代贤妻良母的典范。“躬节用”即亲身节俭地使用物品。“浣濯”,洗涤。“旧衣裳”指旧衣旧裳,意谓自己并不嫌弃旧物。

诗人通过描写端午节赐给群臣的节日礼物——礼服、丝巾等物品,表达了对国家治理、政治清明的期望。诗人认为,作为君主,应当效仿古代贤妻良母的美德,亲自节制使用物品,不忘记洗涤旧衣旧裳,以示节俭之意,从而为国家的政治清明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