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德仪宫阃,天教受祉繁。
艾人暨桃印,奚用更悬门。
【注释】
淑德:美好的道德。阃(kǔn):古代宫门。天教:老天给予的教导。艾人,指端午节时用来避邪的艾制品,如艾草。奚用:何需。
【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以咏古讽今的形式,借端午佳节,对封建统治者不劳而获、骄奢淫逸的生活提出强烈的不满,同时对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庸人发出警告,勉励他们要像屈原那样有志气、有节操,不要做昏庸无为之辈。
第一句“淑德仪宫阃”,意思是说,美好的德行,是宫廷中女性应有的仪表。“淑德”一词,出自儒家经典《论语》,意即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仪”字在这里表示行为举止得体,“阃”字是指宫廷的门。
第二句“天教受祉繁”,意思是说,上天赋予我们的福佑很多。“祉”字在这里指的是好运、幸福。这里的“繁”字,可以理解为丰富多样,也可以说是众多。
第三、四句“艾人暨桃印,奚用更悬门”,意思是说,艾制品和桃木印子,又何必挂在门口?这里的“艾人”,指的是端午节时用于避邪的艾制品,如艾草制成的人形等。“桃印”则是指桃木印章,古代常用作辟邪之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又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挂在门口?这里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只追求表面的繁荣,却不注重实质内容的人。他们就像那些悬挂在门口的艾制品和桃木印章一样,看似有用,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最后一句“奚用更悬门”,则是在进一步强调这个观点。
整首诗通过赞美美好的德行和天赋的福佑,以及讽刺那些追求表面繁荣而不注重实质内容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不满和警告。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要仅仅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