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念畿甸民,财力俱有限。
俗吏肆贪残,侵渔荡赀产。
致治在得贤,刺史尤当拣。
明公如范滂,清节迈杨绾。
疏宠畀仓台,一道俱刮眼。
籴贵望公平,敛苛冀公刬。
察吏贵精明,临民当敬简。
高才固优为,伫见鸠功僝。
将令愁叹民,喜至笑声莞。
绣节暂驰驱,玉堂资著撰。
行矣促公归,饯行聊举盏。

【注释】

畿甸: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仓台:古代官署名。唐以后,多用作御史台的别称。

致治:达到大治。

明公:对贤能官员的敬称。

清节:清廉的节操。

俭约:节俭。

高才:杰出的才能。

伫见:盼望着看到。

玉堂:指皇帝的办公室。著撰:撰写文章。

行矣:快走吧。

饯行:为送别的人设宴饯行。

【赏析】

《送人赴仓台》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送人赴仓台”为题,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中贪官污吏的强烈不满和对正直官员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联“帝念畿甸民,财力俱有限”,表达了皇帝对京城附近地区的民众的关注和担忧。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些地区的民生问题往往备受关注。同时,也暗示了贪官污吏的存在,使得当地的财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一联既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为后续的叙述奠定了基础。

颔联“俗吏肆贪残,侵渔荡赀产”则进一步揭露了贪官污吏的行径。他们肆意妄为,侵吞百姓的财产,使社会风气败坏。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正直官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不法行为的强烈反感。

颈联“致治在得贤,刺史尤当拣”则是对整个官僚体系的深刻剖析。只有选拔到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担任职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大治。而刺史作为地方的最高长官,更是需要具备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品质。这一联既提出了问题,也提出了解决之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尾联“高才固优为,伫见鸠功僝”则是对那些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才的赞美和期待。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让人们为之振奋和鼓舞。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优秀人才的渴望,也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价值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既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